《沙溪江亭》

时间: 2025-01-22 07:20:17

渔舟竟日不知还,水碓无人也不闲。

斫却江头一丛柳,当愁无地著江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渔舟竟日不知还,水碓无人也不闲。
斫却江头一丛柳,当愁无地著江山。

白话文翻译:

整天的渔舟还不知要回去,水碓旁无人依旧忙碌。
砍掉江边的一丛柳树,恐怕会愁苦没有地方再留恋江山。

注释:

  • 渔舟:捕鱼的船。
  • 竟日:整天。
  • 水碓:用水力推动的碓坊,打米或磨粉的工具,象征着农村的生活。
  • 斫却:砍掉。
  • 江头:江边。
  • 著:依附、留恋。

典故解析:

这首诗虽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江山”一词常常被用来指代祖国的山河,诗中提到的柳树则是古诗中常用的意象,象征着柔美与离别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因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而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用生活中的细节表现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描写江边的渔舟和水碓,反映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社会变迁的思考。

诗歌鉴赏:

《沙溪江亭》是杨万里的经典之作,诗中通过描绘江边的渔舟和水碓,展现了一幅恬静的乡村生活画面。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整天忙碌的渔舟,表达了对渔人生活状态的关注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水碓的无人则更突显出一种宁静与空旷的氛围,仿佛时间在这里静止,渔舟与水碓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农村生活图景。接下来的“斫却江头一丛柳”,则暗示着一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与忧虑,柳树的砍伐不仅是对自然的伤害,也暗示着对故土的留恋与无奈。“当愁无地著江山”一语,表达了诗人对失去故乡的惋惜之情,渔舟与水碓的宁静与柳树的消逝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思,充满了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渔舟竟日不知还:整天的渔舟,连回去的时间都不知道,形象展现了渔民的忙碌与投入。
  2. 水碓无人也不闲:水碓边无人,却依旧在忙碌,体现了乡村生活的节奏与韵味。
  3. 斫却江头一丛柳:砍掉江边的一丛柳树,表现了对自然的破坏。
  4. 当愁无地著江山:担心没有地方再依恋江山,表达了对家乡的留恋和忧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渔舟和水碓比作乡村生活的象征。
  • 拟人:水碓被赋予“无人也不闲”的特性,显示了乡村的生机。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传统乡村生活的怀念与对自然环境被破坏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对家园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渔舟:象征着劳动与生活的艰辛。
  • 水碓:代表传统乡村的生产方式,体现了农耕文明。
  • 柳树:象征着柔美与离别,表达了对自然的眷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水碓”主要用于什么? A. 渔船 B. 磨米 C. 砍树
  2.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忧愁 C. 愤怒

答案: 1.B 2.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杨万里的作品更注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战乱和社会动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两者在主题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展现了不同历史背景下诗人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