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羽檄召诸郡兵
闽盗宵窥粤,南兵晓尽东。
军声动岩谷,旗影喜霜风。
貔虎诸方集,搀抢一笑空。
区区鼠子辈,不足奏肤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南方的军队正在集结,准备应对闽盗的入侵。诗中描绘了军队的气势和战斗的紧迫感,同时也反映出对敌人的轻视,认为那些小盗贼不足为惧。
注释
- 羽檄:一种古代的信件,通常用羽毛做的简报,用于召集军队。
- 闽盗:指福建的盗贼。
- 南兵:指南方的军队。
- 军声:军队的号角声。
- 貔虎:比喻勇猛的将领或士兵。
- 鼠子辈:指小偷小摸的人,形容敌人微不足道。
- 肤公:指肤浅的官员,暗指对敌人不屑一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宋朝面临外族入侵和内部盗贼横行的动荡时期。诗中所描绘的军队召集的场景,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敌人的轻视。
诗歌鉴赏
《羽檄召诸郡兵》是一首富有战斗气息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军队的集结和敌人的来犯,展现了紧迫感与奋发向上的精神。开篇提到“闽盗宵窥粤”,直接引入了敌人的威胁,给人一种紧张的氛围。接着通过“南兵晓尽东”描绘出军队的迅速集结,表现出积极应对的态度。
“军声动岩谷,旗影喜霜风”两句则通过生动的意象传达了军队的气势和士气,岩谷间回响着军号声,迎风而动的旗帜显示出士兵们的勇气与决心。接下来的“貔虎诸方集”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勇猛的气氛,貔虎象征着勇猛无畏的将士,表明对抗敌人的决心。
然而,最后两句“区区鼠子辈,不足奏肤公”则转向了对敌人的轻蔑,表现出士兵们的自信与不屑,认为这些小盗贼根本无法构成威胁,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信心。
整首诗通过对敌情的描绘和对军队的赞美,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又有对未来胜利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闽盗宵窥粤:福建的盗贼在夜间窥探广东,暗示着敌人的阴险与狡诈。
- 南兵晓尽东:南方的军队在清晨时分已经集结完毕,准备出发,表现出迅速与果敢。
- 军声动岩谷:军队的号角声响彻山谷,显示出军队的气势。
- 旗影喜霜风:在晨霜的风中,旗帜随风飘扬,象征着士气高昂。
- 貔虎诸方集:各地的勇猛将士齐聚一堂,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 搀抢一笑空:虽然敌人试图抢劫,但在强大的军队面前显得毫无意义。
- 区区鼠子辈:轻蔑地称呼敌人为“小偷小摸的鼠辈”。
- 不足奏肤公:这些小盗贼根本不足以影响朝廷的安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貔虎”比喻勇猛的将士,增强了诗的气势。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对敌人的轻视和对军队的赞美,表现出诗人强烈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注以及对敌人的轻视,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士气和战斗精神。诗人通过描写军队的集结与敌人的微不足道,表现出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与信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羽檄:象征着召集与号召。
- 军声:代表着战斗的号角与士气。
- 旗影:象征着军队的力量与士气。
- 貔虎:勇猛与威风的象征。
- 鼠子辈:代表微不足道的小偷,体现出敌人的弱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闽盗指的是哪个地方的盗贼? A. 福建
B. 广东
C. 浙江
D. 湖南 -
诗中提到的“貔虎”象征什么? A. 小偷
B. 勇猛的士兵
C. 胆小的鼠辈
D. 和平的使者 -
诗人对敌人的态度是? A. 恐惧
B. 轻蔑
C. 忧虑
D. 尊敬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描写战乱中的国破家亡。
- 《从军行》王昌龄:同样表现了战争的气氛与将士的精神。
诗词对比
- 杨万里 vs 杜甫:杨万里的《羽檄召诸郡兵》体现了对敌人的轻视与士气的昂扬,而杜甫的《春望》则表现出对国家破败的沉痛感受,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杨万里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