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瓯宁魏生赴武举》
时间: 2025-01-11 17:00: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瓯宁魏生赴武举 洪迈 〔宋代〕
建安少年请缨客,横槊赋诗两无敌。 辞家去作入彀英,气拂天狼夜无迹。 庙堂尺箠鞭羌雏,智名勇功付壮夫。 引弓没羽世自有,敢闻上策当何如。
白话文翻译:
建安的少年,立志报国的勇士,挥舞长矛,赋诗作词,无人能敌。 离开家乡,投身武举,志气高昂,如同夜空中消失的天狼星。 在朝廷中,用智慧和勇气鞭策年轻的羌族,将英勇的功绩留给壮士。 世上自有能射箭入石的人,我敢问,你的上策是什么?
注释:
- 建安:地名,今福建省建瓯市。
- 请缨客:指立志报国的勇士。
- 横槊赋诗:挥舞长矛,赋诗作词,形容文武双全。
- 入彀:指参加武举考试。
- 天狼:星名,象征勇猛。
- 庙堂:指朝廷。
- 尺箠:短鞭,此处指用智慧和勇气鞭策。
- 羌雏:年轻的羌族人。
- 引弓没羽:形容射箭技艺高超,箭入石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迈(1123-1202),字景卢,号容斋,南宋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作品涉及诗、词、文、史等多个领域,尤以史学著称。此诗是洪迈为送别一位名叫魏生的年轻人参加武举考试而作,表达了对魏生的期望和鼓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重视文武双全的人才,武举考试是选拔军事人才的重要途径。洪迈通过此诗鼓励魏生,希望他能以文武双全的才能为国家效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建安少年的描绘,展现了一位文武双全、志向远大的青年形象。首句“建安少年请缨客,横槊赋诗两无敌”,既表达了少年英勇无畏的精神,又突出了他文武兼备的才华。次句“辞家去作入彀英,气拂天狼夜无迹”,以天狼星的消失比喻少年的志向高远,不可捉摸。后两句“庙堂尺箠鞭羌雏,智名勇功付壮夫”,则进一步强调了少年在朝廷中的作用,以及他对国家的贡献。最后一句“引弓没羽世自有,敢闻上策当何如”,则是对少年的进一步期待,希望他能提出更高明的策略。
诗词解析:
- 首句“建安少年请缨客,横槊赋诗两无敌”,通过“请缨客”和“横槊赋诗”两个动作,塑造了一个文武双全的少年形象。
- 次句“辞家去作入彀英,气拂天狼夜无迹”,以“入彀英”和“气拂天狼”两个意象,表达了少年志向的高远和不可捉摸。
- 第三句“庙堂尺箠鞭羌雏,智名勇功付壮夫”,通过“庙堂”和“尺箠”两个词语,描绘了少年在朝廷中的作用,以及他对国家的贡献。
- 最后一句“引弓没羽世自有,敢闻上策当何如”,以“引弓没羽”和“上策”两个词语,表达了对少年的进一步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气拂天狼夜无迹”,以天狼星的消失比喻少年的志向高远。
- 对仗:如“建安少年请缨客,横槊赋诗两无敌”,通过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拟人:如“庙堂尺箠鞭羌雏”,将“庙堂”和“尺箠”拟人化,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鼓励和期待。通过对建安少年的描绘,洪迈表达了对年轻人的期望,希望他们能以文武双全的才能为国家效力。
意象分析:
- 建安少年:象征着文武双全、志向远大的青年。
- 天狼星:象征着勇猛和志向高远。
- 庙堂:象征着朝廷和国家。
- 尺箠:象征着智慧和勇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建安少年”指的是什么? A. 一个地名 B. 一个年轻人 C. 一个历史时期 答案:B
-
诗中的“天狼”象征着什么? A. 勇猛 B. 智慧 C. 志向 答案:A
-
诗中的“庙堂尺箠”象征着什么? A. 朝廷和国家 B. 智慧和勇气 C. 文武双全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出塞》:同样表达了对边疆战士的赞美和期待。
- 王昌龄的《出塞》:通过描绘边疆战士的形象,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
诗词对比:
- 杜甫的《出塞》与洪迈的《送瓯宁魏生赴武举》:两者都表达了对边疆战士的赞美和期待,但杜甫的诗更多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而洪迈的诗则更多地描绘了战士的英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洪迈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洪迈的生平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