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 其九》

时间: 2025-02-04 15:38:00

愁来不可更禁当,望鬼门关断尽肠。

无处告诉只欲死,有时颠倒忽成狂。

三湘风雨失舟楫,万里路岐多雪霜。

遥忆武林社中友,下湖箫鼓醉红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 其九 汪元量 〔宋代〕 愁来不可更禁当,望鬼门关断尽肠。无处告诉只欲死,有时颠倒忽成狂。三湘风雨失舟楫,万里路岐多雪霜。遥忆武林社中友,下湖箫鼓醉红装。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愁绪袭来无法再承受,望着鬼门关心碎断肠。无处倾诉只想一死了之,有时情绪颠倒突然发狂。三湘之地风雨中失去了船只,万里路途上多有雪霜。遥想武林社中的朋友们,下湖时箫鼓声中醉倒红妆。

注释: 字词注释:

  • 愁来不可更禁当:愁绪袭来,无法再承受。
  • 望鬼门关断尽肠:望着鬼门关,心碎断肠。
  • 无处告诉只欲死:无处倾诉,只想一死了之。
  • 有时颠倒忽成狂:有时情绪颠倒,突然发狂。
  • 三湘风雨失舟楫:三湘之地风雨中失去了船只。
  • 万里路岐多雪霜:万里路途上多有雪霜。
  • 遥忆武林社中友:遥想武林社中的朋友们。
  • 下湖箫鼓醉红装:下湖时箫鼓声中醉倒红妆。

典故解析:

  • 鬼门关:古代传说中的鬼门关,象征着生死的界限,此处用来形容极度的悲伤和绝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宋代诗人,其诗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沉郁悲凉。此诗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的绝望和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遭遇困境,心情极度沮丧时所作,通过描绘自己的绝望和对友人的思念,抒发了内心的痛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沉郁悲凉的笔调,描绘了诗人在困境中的绝望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首句“愁来不可更禁当”直接表达了无法承受的愁绪,而“望鬼门关断尽肠”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绝望感。中间两句“无处告诉只欲死,有时颠倒忽成狂”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绝望中的心理状态。最后两句“遥忆武林社中友,下湖箫鼓醉红装”则通过对友人的思念,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丝温暖和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愁来不可更禁当”直接表达了无法承受的愁绪。
  • 第二句“望鬼门关断尽肠”通过“鬼门关”这一象征,加深了绝望感。
  • 第三句“无处告诉只欲死”表达了无处倾诉的痛苦。
  • 第四句“有时颠倒忽成狂”描绘了诗人在绝望中的心理状态。
  • 第五句“三湘风雨失舟楫”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困境的氛围。
  • 第六句“万里路岐多雪霜”进一步加深了困境的艰难。
  • 第七句“遥忆武林社中友”通过对友人的思念,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丝温暖。
  • 第八句“下湖箫鼓醉红装”描绘了友人欢乐的场景,与诗人的困境形成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望鬼门关断尽肠”中的“鬼门关”比喻生死的界限,加深了绝望感。
  • 对仗:“三湘风雨失舟楫,万里路岐多雪霜”中的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的绝望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通过对比自己的困境和友人的欢乐,抒发了内心的痛苦和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鬼门关:象征生死的界限,加深了绝望感。
  • 三湘风雨:描绘了自然景象,增强了困境的氛围。
  • 万里路岐:描绘了路途的艰难,加深了困境的艰难。
  • 武林社中友:通过对友人的思念,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丝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鬼门关”象征什么? A. 生死的界限 B. 欢乐的场所 C. 友人的聚会 D. 自然的景象

  2. 诗中的“三湘风雨失舟楫”描绘了什么? A. 欢乐的场景 B. 困境的艰难 C. 友人的聚会 D. 自然的景象

  3. 诗中的“遥忆武林社中友”表达了什么? A. 对友人的思念 B. 对自然的喜爱 C. 对困境的绝望 D. 对生死的思考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的绝望和对国家的忧虑。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汪元量的《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 其九》都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的绝望,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而汪元量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汪元量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杜甫和李白的多首诗作,有助于对比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