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相思令
作者: 邓肃 〔宋代〕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
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
雁已西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白话文翻译:
在连绵的山峦中,第一重山、第二重山,远处的山高天阔,烟雾缭绕,水面寒冷。
思念的情绪如同红色的枫叶。菊花盛开,菊花又凋零。
大雁已经飞往西方,而人却还没有回来。
一帘闲适的风月在这里。
注释:
字词注释:
- 重山:指层层叠叠的山。
- 烟水寒:指山远天高,水面寒冷,描绘出一种清冷的景象。
- 相思:思念之情。
- 枫叶丹:红色的枫叶,象征思念。
- 菊花开,菊花残:菊花的盛开与凋谢,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变化。
- 雁已西飞:雁群迁徙,象征离别。
- 一帘风月闲:指一片宁静的风景,反映内心的闲适。
典故解析:
- 菊花:常用来象征长寿、坚贞的情感,出自《诗经》等古籍。
- 雁飞:古时大雁迁徙多用来比喻离别与思念,常见于古诗词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肃,字士纯,号默川,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山水和抒发情感。他的诗风清丽淡雅,常融入自然景物,反映出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长相思令》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年代,诗人通过自然景物抒发心中思念,表现出对离别与孤独的感慨。
诗歌鉴赏:
《长相思令》以清丽的语言描写了思念的情感,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对远方人的深切怀念。诗的开头通过“一重山、两重山”的叠加,构建出一种层次感,象征着相思的深重与距离的遥远。接着以“山远天高烟水寒”描绘出一种凄凉的自然景象,与内心的思念情感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相思枫叶丹”一句,枫叶的红色象征着热烈的思念,菊花的盛开与凋零则象征着时间的无情和感情的变化。此时,诗人通过自然的变化折射出人心的起伏,展示了对美好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奈。
最后一句“一帘风月闲”,则是在思念、离别的沉重之后,展现了一种淡然的态度,似乎在劝慰自己要学会面对。这种情绪的转变,既是对现实的无奈,也是一种自我解脱的尝试。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现了古典诗词中“情景交融”的美学特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重山。两重山。:开篇用叠句描绘山的层次感,暗示相思的沉重。
- 山远天高烟水寒。:描绘出遥远的孤独感,营造出冷清的氛围。
- 相思枫叶丹。:用枫叶象征思念,突出情感的热烈。
- 菊花开,菊花残。:时间的流逝与感情的变化,暗示无常与离别。
- 雁已西飞人未还。:大雁的迁徙暗示离别,表现孤独与思念。
- 一帘风月闲。:在思念与离别的情感中寻求一种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山远天高”与“烟水寒”,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相思比作枫叶与菊花,生动形象地传达情感。
- 拟人:通过“雁已西飞”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思念”展开,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深刻反映出离别后的孤独与对过往的追忆,呈现出一种既凄凉又庄重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距离与阻隔,也暗示思念的深重。
- 烟水:营造出冷清的氛围,反映内心的孤寂。
- 枫叶:象征热烈的思念与情感的坚持。
- 菊花: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雁:象征离别与归属的缺失。
- 风月:代表宁静与闲适的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此诗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思念
C. 愤怒 -
诗中“菊花开,菊花残”所表达的意思是? A. 生命的繁荣
B. 时间的流逝与感情的变化
C. 自然的美丽 -
诗中提到的“雁已西飞”象征什么? A. 归乡
B. 离别
C. 欢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在《如梦令》中,李清照同样通过自然景物抒发思念,但其情感更加细腻、婉转;而邓肃的《长相思令》则表现出一种更加宏大的思念与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