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偶书》

时间: 2025-01-10 23:13:02

柳岸花塘慵独赏,闲门春尽阻闲游。

少年多故心先老,却被人疑似白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日偶书 寇准 〔宋代〕

柳岸花塘慵独赏,闲门春尽阻闲游。 少年多故心先老,却被人疑似白头。

白话文翻译:

在柳岸花塘边,我懒得独自欣赏,春光将尽,闲门紧闭,阻碍了闲游的兴致。 少年时期经历了太多变故,心境早已老去,却被人误以为已是白发苍苍。

注释:

  • 柳岸花塘:指风景优美的水边,柳树和花丛环绕的池塘。
  • 慵独赏:懒得独自欣赏。慵,懒散。
  • 闲门:指紧闭的门,表示不愿外出。
  • 春尽:春天即将结束。
  • 多故:经历了很多变故或不幸。
  • 心先老:心境提前变得老成或疲惫。
  • 疑似白头:被误认为已经白发苍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寇准(961年-1023年),字平仲,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宰相。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此诗可能作于寇准晚年,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和个人经历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春日里的孤独和无奈,以及对青春逝去的感慨。寇准在政治上多次受到打击,晚年心境可能较为沉重,这首诗可能是他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的。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日为背景,通过“柳岸花塘”和“闲门春尽”描绘了一个宁静却又略带忧伤的场景。诗中的“慵独赏”和“阻闲游”表达了作者对春光的漠然和对闲游的渴望,但又被现实所阻。后两句“少年多故心先老,却被人疑似白头”深刻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沧桑和对青春逝去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春日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经历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哀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柳岸花塘慵独赏”,通过“柳岸花塘”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春日景象,但“慵独赏”却表达了作者对此美景的漠然态度,暗示了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 第二句“闲门春尽阻闲游”,“闲门”和“春尽”进一步强化了作者的孤独和被隔离的感觉,“阻闲游”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闲适生活的渴望,但又被现实所阻。
  • 第三句“少年多故心先老”,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青春逝去的感慨,“多故”暗示了作者经历的种种不幸,“心先老”则表达了内心的疲惫和沧桑。
  • 第四句“却被人疑似白头”,通过“疑似白头”这一形象的描绘,加深了作者对青春逝去的无奈和对他人误解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拟人:“闲门春尽阻闲游”中的“阻”字赋予了“闲门”以人的行为,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被隔离的感觉。
  • 比喻:“却被人疑似白头”中的“疑似”是一种比喻,表达了作者被误认为已经老去的无奈。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青春逝去的感慨和对人生经历的反思。通过对春日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哀愁和对内心沧桑的表达。

意象分析:

  • 柳岸花塘:美丽的春日景象,象征着生机和希望,但作者对此却感到漠然。
  • 闲门春尽:孤独和被隔离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闲适生活的渴望。
  • 疑似白头:青春逝去的象征,加深了作者对青春逝去的无奈和对他人误解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闲门春尽阻闲游”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春日的喜爱 B. 对闲游的渴望 C. 对春日的漠然 D. 对自由的向往

  2. 诗中的“少年多故心先老”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内心状态? A. 青春的活力 B. 内心的疲惫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过去的怀念

  3. 诗中的“却被人疑似白头”中的“疑似”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夸张 D. 排比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同样表达了作者对青春逝去的感慨和对人生经历的反思。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春日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寇准的《春日偶书》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以春日为背景,但寇准的诗更多地表达了个人情感,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关注国家和社会。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寇准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风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寇准诗歌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