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怀》
时间: 2025-01-10 22:49: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吾家嗣儒业,奕世盛冠裳。桂籍冠伦辈,天下知声光。有才无其命,不得步玉堂。余亦好古者,诗礼承馀芳。赴义忘白刃,奋节凌秋霜。垂衣遇圣主,射策遭时昌。十九中高第,弱冠司国章。棘寺陪法吏,奉使安殊方。薄才难变俗,贱节惟勤王。务简忽兴念,不觉心徬徨。慈亲违万里,瘴雨悲南荒。端居增浩叹,离恨销刚肠。木落多异感,蝉鸣非故乡。长思千万乘,奉职升周行。步武亲玉陛,献纳肩忠良。功成自高退,散发游沧浪。
白话文翻译
我家继承了儒家的学业,世世代代都穿着华丽的官服。在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名声响彻天下。虽然有才华,但命运不佳,无法进入朝廷。我也是一个爱好古文化的人,继承了诗书礼仪的传统。为了正义可以不顾生死,坚守节操如同面对秋霜。遇到贤明的君主,通过考试得到了重用。十九岁就中了进士,二十多岁就掌管国家法律。在司法部门工作,奉命出使到远方。虽然才华有限,难以改变风俗,但始终忠诚于国家。因为事务简单,突然有了新的想法,心中感到迷茫。远离慈爱的亲人,在南方的瘴气中感到悲伤。安静地坐着,心中充满了叹息,离别的痛苦消磨了坚强的意志。树叶落下时有很多感慨,蝉鸣声让我想起了故乡。常常梦想着为君主服务,提升自己的职位。在皇帝面前行走,肩负着忠诚和良知。功成名就后,选择隐退,自由自在地游历江湖。
注释
- 吾家嗣儒业:我家继承了儒家的学业。
- 奕世盛冠裳:世世代代都穿着华丽的官服。
- 桂籍冠伦辈:在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
- 天下知声光:名声响彻天下。
- 有才无其命:虽然有才华,但命运不佳。
- 不得步玉堂:无法进入朝廷。
- 余亦好古者:我也是一个爱好古文化的人。
- 诗礼承馀芳:继承了诗书礼仪的传统。
- 赴义忘白刃:为了正义可以不顾生死。
- 奋节凌秋霜:坚守节操如同面对秋霜。
- 垂衣遇圣主:遇到贤明的君主。
- 射策遭时昌:通过考试得到了重用。
- 十九中高第:十九岁就中了进士。
- 弱冠司国章:二十多岁就掌管国家法律。
- 棘寺陪法吏:在司法部门工作。
- 奉使安殊方:奉命出使到远方。
- 薄才难变俗:虽然才华有限,难以改变风俗。
- 贱节惟勤王:始终忠诚于国家。
- 务简忽兴念:因为事务简单,突然有了新的想法。
- 不觉心徬徨:心中感到迷茫。
- 慈亲违万里:远离慈爱的亲人。
- 瘴雨悲南荒:在南方的瘴气中感到悲伤。
- 端居增浩叹:安静地坐着,心中充满了叹息。
- 离恨销刚肠:离别的痛苦消磨了坚强的意志。
- 木落多异感:树叶落下时有很多感慨。
- 蝉鸣非故乡:蝉鸣声让我想起了故乡。
- 长思千万乘:常常梦想着为君主服务。
- 奉职升周行:提升自己的职位。
- 步武亲玉陛:在皇帝面前行走。
- 献纳肩忠良:肩负着忠诚和良知。
- 功成自高退:功成名就后,选择隐退。
- 散发游沧浪:自由自在地游历江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寇准(961年—1023年),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移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为相。封莱国公。乾兴元年(1022年),贬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1023年),卒于贬所,年六十三,赠中书令,谥号“忠愍”。皇祐四年(1052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寇准在政治生涯中的自述,表达了他对儒家传统的继承、对忠诚和节操的坚守,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透露出他对仕途的无奈和对隐退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寇准的《述怀》是一首充满自述性质的诗歌,通过对自己家族背景、个人经历和内心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儒家士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诗中,“吾家嗣儒业,奕世盛冠裳”一句,既表达了对家族传统的自豪,也暗示了个人对儒家理想的继承。随后的“有才无其命,不得步玉堂”则透露出对仕途不顺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感慨。
诗中的“赴义忘白刃,奋节凌秋霜”展现了诗人对忠诚和节操的坚守,即使在逆境中也不改其志。而“垂衣遇圣主,射策遭时昌”则描绘了诗人在政治上的机遇和成就,但这种成就并未带来内心的满足,反而引发了更深的思考和迷茫。
最后,“功成自高退,散发游沧浪”表达了诗人对隐退生活的向往,追求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凝练,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叙述,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普遍心态和价值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吾家嗣儒业,奕世盛冠裳:开篇即表明家族世代传承儒家学业,世代为官,穿着华丽的官服。
- 桂籍冠伦辈,天下知声光:在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名声响彻天下。
- 有才无其命,不得步玉堂:虽然有才华,但命运不佳,无法进入朝廷。
- 余亦好古者,诗礼承馀芳:我也是一个爱好古文化的人,继承了诗书礼仪的传统。
- 赴义忘白刃,奋节凌秋霜:为了正义可以不顾生死,坚守节操如同面对秋霜。
- 垂衣遇圣主,射策遭时昌:遇到贤明的君主,通过考试得到了重用。
- 十九中高第,弱冠司国章:十九岁就中了进士,二十多岁就掌管国家法律。
- 棘寺陪法吏,奉使安殊方:在司法部门工作,奉命出使到远方。
- 薄才难变俗,贱节惟勤王:虽然才华有限,难以改变风俗,但始终忠诚于国家。
- 务简忽兴念,不觉心徬徨:因为事务简单,突然有了新的想法,心中感到迷茫。
- 慈亲违万里,瘴雨悲南荒:远离慈爱的亲人,在南方的瘴气中感到悲伤。
- 端居增浩叹,离恨销刚肠:安静地坐着,心中充满了叹息,离别的痛苦消磨了坚强的意志。
- 木落多异感,蝉鸣非故乡:树叶落下时有很多感慨,蝉鸣声让我想起了故乡。
- 长思千万乘,奉职升周行:常常梦想着为君主服务,提升自己的职位。
- 步武亲玉陛,献纳肩忠良:在皇帝面前行走,肩负着忠诚和良知。
- 功成自高退,散发游沧浪:功成名就后,选择隐退,自由自在地游历江湖。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奋节凌秋霜”中,用“秋霜”比喻艰难的环境,表达坚守节操的决心。
- 对仗:如“赴义忘白刃,奋节凌秋霜”中,“赴义”与“奋节”,“忘白刃”与“凌秋霜”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 拟人:如“木落多异感”中,将“木落”赋予人的情感,表达诗人内心的感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儒家传统的继承、对忠诚和节操的坚守,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透露出他对仕途的无奈和对隐退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一个儒家士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籍:科举考试中的优异成绩,象征着名声和地位。
- 玉堂:朝廷,象征着权力和荣耀。
- 白刃:刀剑,象征着危险和牺牲。
- 秋霜:艰难的环境,象征着节操和坚韧。
- 瘴雨:南方的瘴气,象征着艰难和困苦。
- 木落:树叶落下,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感慨。
- 蝉鸣:蝉的鸣叫,象征着故乡和回忆。
- 沧浪:江湖,象征着自由和隐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寇准在诗中提到的“桂籍冠伦辈”指的是什么? A. 科举考试中的优异成绩 B. 家族的荣誉 C. 朝廷的官职 D. 诗人的才华
-
诗中的“有才无其命,不得步玉堂”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豪 B. 无奈 C. 喜悦 D. 愤怒
-
“赴义忘白刃,奋节凌秋霜”中的“秋霜”象征着什么? A. 艰难的环境 B. 秋天的美景 C. 节操和坚韧 D. 岁月的流逝
-
诗中的“功成自高退,散发游沧浪”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生活的向往? A. 仕途 B. 隐退 C. 旅行 D. 战争
答案:
- A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泊船瓜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仕途的无奈。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寇准的《述怀》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都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思念,但寇准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儒家传统的继承和对节操的坚守。
- 寇准的《述怀》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但苏轼的诗更多地体现了豪放不羁的性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钱钟书著,收录了宋代众多诗人的代表作,对宋诗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 《寇准诗集》:收录了寇准的诗作,是研究寇准诗歌的重要资料。
- 《宋代文学史》:对宋代文学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