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时间: 2025-01-11 08:03:44

颇恨东风巧入帘,不论朱户与茅檐。

青春处处为谁好,白发年年空自嫌。

市酒岂能供燕笑,官娃无复问秾纖。

强随儿辈追时节,菜压香盘未损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立春
作者: 郭印 〔宋代〕

颇恨东风巧入帘,不论朱户与茅檐。
青春处处为谁好,白发年年空自嫌。
市酒岂能供燕笑,官娃无复问秾纖。
强随儿辈追时节,菜压香盘未损廉。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东风轻巧地吹入了我的窗帘,不管是华丽的朱红大门,还是简陋的茅草屋檐。青春的美好到底是为谁而存在呢?年年白发只让我自己惋惜。市上卖的酒怎能让燕子们尽情欢笑,官家小姐们也不再问我的花草香艳。为了追赶这个时节,我勉强跟着年轻人,尽管香菜仍压在香盘上,未曾影响我的清白。

注释

  1. 颇恨:非常厌恶。
  2.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3. 朱户:指红色的门,象征富贵。
  4. 茅檐:指草屋的屋檐,象征贫困。
  5. 青春:年轻的时光。
  6. 白发:年老的象征。
  7. 市酒:市场上出售的酒。
  8. 官娃:官家小姐。
  9. 秾纖:形容花草的香艳。
  10. 强随:勉强跟随。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东风”与“青春”是春天与人生的象征,反映了春天的美好与年轻时光的短暂。诗人在对比中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感慨,体现了对时间无情的叹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印,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富有人情味。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天的立春之际,作者借此时节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表达对青春流逝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中既有对美好春日的描写,又有对年华易逝的哀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立春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青春的怀念。开头两句以“东风”引入春天气息,展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然而紧随其后却是对青春短暂的深思,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诗中“青春处处为谁好”一句,发人深省,令人不禁思考,青春的美好究竟是为谁而存在,似乎在暗示着青春的无常与孤独。

中间部分通过对比“市酒”和“官娃”,反映出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冷漠,春天的欢愉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两句则是诗人试图迎合时节,但在生活的琐碎中,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清白与廉洁。整首诗用词简练而意蕴深厚,情感真挚,既有对春天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思考,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颇恨东风巧入帘:春风轻巧地吹进窗帘,诗人对此感到厌恨,暗示春天的来临让他感到不安。
  2. 不论朱户与茅檐:无论是富贵的朱红大门,还是贫穷的茅草屋檐,春风的到来是普遍的。
  3. 青春处处为谁好:作者反思青春的美好,谁能真正享受它呢?
  4. 白发年年空自嫌:每年白发渐增,自我嫌弃,表现了对衰老的惋惜。
  5. 市酒岂能供燕笑:市场上的酒怎能让燕子们欢笑,暗示生活的苦涩。
  6. 官娃无复问秾纖:官家小姐们不再询问花草的香艳,反映出社会的冷漠。
  7. 强随儿辈追时节:勉强跟随年轻人的脚步,体现出对年轻的向往与无奈。
  8. 菜压香盘未损廉:尽管生活琐碎,自己仍保持清白,表达了对廉洁的坚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朱户”与“茅檐”,展示了社会的分层与诗人的心境。
  • 拟人:将春风描绘得如同有意图般,增强了诗的生动感。
  • 象征:白发象征衰老,春风象征青春的短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与对青春流逝的无奈,反映了诗人的人生感悟,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东风:象征春天的到来,代表生命与希望。
  2. 朱户:象征富贵与繁华。
  3. 茅檐:象征贫困与简陋。
  4. 白发:象征年老与衰退。
  5. 市酒:象征生活的琐碎与苦涩。
  6. 官娃:象征社会的冷漠与疏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春天的美好
    • B. 青春的流逝
    • C. 生活的琐碎
    • D. 社会的冷漠
  2. “白发年年空自嫌”这句中的“白发”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年龄
    • C. 快乐
    • D. 青春
  3. 诗中“官娃无复问秾纖”反映了什么?

    • A. 社会的热情
    • B. 生活的富裕
    • C. 社会的冷漠
    • D. 春天的温暖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郭印《立春》 vs 杜甫《春望》
    • 郭印的诗通过个人的感叹和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忧虑;而杜甫的《春望》则更倾向于国家的忧患与个人的责任,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郭印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