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成咏献尚书河东公》
时间: 2025-01-26 00:56:17意思解释
细雨成咏献尚书河东公
作者: 李商隐 〔唐代〕
原文展示:
洒砌听来响,卷帘看已迷。
江间风暂定,云外日应西。
稍稍落蝶粉,班班融燕泥。
飐萍初过沼,重柳更缘堤。
必拟和残漏,宁无晦暝鼙。
半将花漠漠,全共草萋萋。
猿别方长啸,乌惊始独栖。
府公能八咏,聊且续新题。
白话文翻译:
细雨洒落在石阶上,听起来清脆悦耳;卷起帘子向外望去,眼前的景象已如迷雾一般。江边的风暂时平息,云外的太阳似乎要西沉。雨点轻轻落下,像是蝶翅上的粉,燕子在泥中忙着搭窝。浮萍刚刚划过水面,浓密的柳树也更显得依依在堤边。必然要和这细雨的残声吟咏,难道就没有那昏暗的鼓声?花儿半隐半现,草木则一片葱郁。猿猴分开时长声啼叫,乌鸦则开始独自栖息。府公擅长八首咏叹,姑且再续写一首新题。
注释:
- 洒砌:指细雨洒落在石阶上。
- 卷帘:卷起窗帘,向外看。
- 迷:指眼前的景象模糊不清。
- 暂定:暂时平静。
- 云外:云层之外,意指太阳的位置。
- 落蝶粉:指雨点落下,像蝴蝶的粉末。
- 融燕泥:燕子使用泥土搭巢。
- 飐萍:浮萍轻轻划过水面。
- 重柳:浓密的柳树。
- 必拟和残漏:必定要和这细雨的残声吟咏。
- 晦暝鼙:暗淡的鼓声。
- 猿别:猿猴分开时长声啼叫。
- 乌惊:乌鸦受到惊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的诗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常常融入个人的生活体验与哲理思考。李商隐的作品多反映复杂的情感与社会现象,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
创作背景: 《细雨成咏》是李商隐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个人感受下所写,可能是在某个细雨纷飞的日子,感受到自然与内心的共鸣,写下此诗以献给当时的河东公,表现了他对自然的观察与心灵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细雨纷飞的江边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开篇的“洒砌听来响”,立即将读者带入了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氛围,细雨如丝,轻轻洒落在石阶上,声音清脆悦耳,令人感受到一种静谧的美。接着“卷帘看已迷”,表现出诗人在细雨中迷失了方向,仿佛整个世界都被雨雾笼罩,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利用“江间风暂定,云外日应西”展现了雨后宁静的美景,雨水使得环境恢复了平静。诗中“稍稍落蝶粉,班班融燕泥”,将细雨与自然生物巧妙结合,既表现了雨水对大自然的滋润,又体现了生活的气息。尤其是“班班融燕泥”的细腻描写,仿佛让人听到了燕子忙碌的身影,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猿别方长啸,乌惊始独栖”进一步深化了孤独感和思考。“府公能八咏,聊且续新题”则是诗人对创作的追求与期待,展现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坚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流露,展现了李商隐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充满了诗意和哲理,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卓越诗人的深厚功底。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洒砌听来响:细雨落在石阶上,发出清脆的声音。
- 卷帘看已迷:卷起窗帘向外看,眼前的景象已模糊不清。
- 江间风暂定:江边的风暂时平静下来。
- 云外日应西:云层之外的太阳似乎已经西沉。
- 稍稍落蝶粉:雨点轻轻落下,像是蝴蝶翅膀上的粉末。
- 班班融燕泥:燕子在泥土中忙着搭巢,声音清脆。
- 飐萍初过沼:浮萍轻轻划过水面。
- 重柳更缘堤:浓密的柳树依偎在堤边。
- 必拟和残漏:必定要和这细雨的残声吟咏。
- 宁无晦暝鼙:难道就没有那昏暗的鼓声?
- 半将花漠漠:花儿半隐半现,似乎在雨中迷离。
- 全共草萋萋:茂盛的草木则显得更加葱郁。
- 猿别方长啸:猿猴分开时长声啼叫。
- 乌惊始独栖:乌鸦开始独自栖息,表现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稍稍落蝶粉”,将雨点比作蝴蝶的粉。
- 拟人:如“猿别方长啸”,赋予猿猴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半将花漠漠,全共草萋萋”,构成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李商隐对细雨、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对生活、创作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与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细雨:象征柔和、细腻的情感。
- 石阶:象征生活的基础与现实。
- 江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推移。
- 柳树:象征柔情与依恋。
- 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机。
- 猿猴与乌鸦:象征孤独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洒砌”指的是: A. 雨水落在石阶上
B. 风吹过
C. 太阳西沉
答案:A -
诗中描写的自然景象中,不包括: A. 柳树
B. 山川
C. 燕子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府公”指的是: A. 诗人
B. 河东公
C. 一位朋友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by 杜甫
- 《夜泊牛头》 by 李白
诗词对比: 比较李白的《夜泊牛头》与李商隐的《细雨成咏》,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李白的诗更为豪放,表现出对人生的洒脱;而李商隐则更注重细腻的情感和内心的思考,表现出一种细腻而深刻的诗意。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商隐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