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时间: 2025-01-10 18:21: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作者: 祖咏 〔唐代〕
田家复近臣,行乐不违亲。
霁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
以文长会友,唯德自成邻。
池照窗阴晚,杯香药味春。
檐前花覆地,竹外鸟窥人。
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
白话文翻译:
田园生活接近官员,欢庆游玩并不违背亲情。
晴朗的阳光照耀下,园林景色宜人,清明节的烟火刚刚点燃。
用文才来结交朋友,唯有品德才能成就邻里关系。
池水映照着窗前的晚霞,酒杯散发着药香和春天的气息。
檐前的花朵覆盖着地面,竹林外的小鸟在偷看人们。
何必去桃花源那样的地方,深居而隐居呢?
注释:
- 田家:农村的家庭,象征着淳朴的生活。
- 复近臣:再次接近官员,暗示农村与官场的联系。
- 行乐不违亲:享乐并不违背家庭的亲情。
- 霁日:雨后放晴的日子,象征着好的天气。
- 清明:不仅是节气,也是祭祀先人的日子。
- 池照窗阴晚:指的是池水映照在窗前的阴影,描绘出宁静的晚景。
- 竹外鸟窥人:表现自然生灵的活泼与人类生活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祖咏,字德润,号白石,唐代诗人,他的诗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田园生活。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明节前后,诗人通过描绘田园的欢庆场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温馨而和谐的田园生活场景,诗人通过清明节的庆祝活动,展现出农村生活的美好与亲情的融洽。首联写田园生活与官员的亲近,暗示了一种人际间的和谐关系;而“行乐不违亲”则突出了家庭与亲情的价值。接下来的两联通过自然景色与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人们的欢乐,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愉悦的氛围。最后两句则提出了对隐居生活的思考,表达出一种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既有自然的美丽,又有人情的温暖,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热爱。诗中对清明节的描写,不仅仅是对节日的赞美,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渴望与追求。这种情感在诗的结尾得到了升华,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田家复近臣:田园生活接近官员,表明农村与权贵之间的联系。
- 行乐不违亲:人们在欢庆时,仍然保持着对家庭的关心。
- 霁日园林好:晴天的园林景色十分美好,表现出春天的生机。
- 清明烟火新:清明节的烟火刚点燃,景象焕然一新。
- 以文长会友:通过文化素养来结交朋友。
- 唯德自成邻:真正的邻里关系是建立在品德之上的。
- 池照窗阴晚:晚霞映照在窗前,描绘出宁静的气氛。
- 杯香药味春:酒杯中散发着药香,寓意着春天的健康与生机。
- 檐前花覆地:檐前的花朵铺满地面,描绘出生动的自然景象。
- 竹外鸟窥人:竹子外的小鸟在窥视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活泼气息。
- 何必桃源里:不必追求理想中的桃花源,隐居于此亦可。
- 深居作隐沦:深居简出,何必追求隐逸的生活。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田家复近臣,行乐不违亲”,工整而富有节奏感。
- 比喻:如“池照窗阴晚”,用池水的倒影比喻晚霞,形象生动。
- 拟人:如“竹外鸟窥人”,赋予鸟类以人类的行为,增添趣味。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田园:象征着宁静、自然的生活方式。
- 烟火:象征着节日的欢庆与人们的团圆。
- 酒杯:象征着生活的享受与健康。
- 花:象征着美好与生命的活力。
- 鸟:象征着自由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对城市生活的批判
B.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C. 对历史的回顾
D. 对权力的追求 -
“池照窗阴晚”中的“池”指的是什么? A. 河流
B. 池塘
C. 湖泊
D. 海洋 -
诗中提到的“桃源”指的是? A. 理想中的隐逸生活
B. 一种植物
C. 一个地名
D. 一种食物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晓》与《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都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春晓》更侧重于自然的细腻描写,而《清明宴》则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相关古诗词研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