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昨南游日,今余二十年。
扶舆潘母健,举案孟光贤。
远宦徒劳耳,重来倍怆然。
若非吾小阮,只影更谁怜。
白话文翻译
回忆起昨天我南游的日子,如今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我扶着年迈的潘母,端着饭菜的孟光显得贤良淑德。
远赴官场的苦劳真是徒劳无益,重回故地倍感伤感。
如果不是我有小阮陪伴,孤单的我更无人会怜惜。
注释
字词注释
- 忆:想念,回忆。
- 南游:指南方游历,游玩。
- 扶舆:扶着车子,形容陪伴照顾。
- 潘母:潘母是古代典籍中贤良淑德的象征,代表长辈。
- 孟光:孟光是古代贤良淑女的代表,象征着贤良和美德。
- 远宦:远赴官场,远离故乡。
- 怆然:伤感、悲伤。
典故解析
- 孟光:源自《汉书》,孟光以其贤良著称,常用来比喻贤良的女性。
- 潘母:潘母是古代文学中常提到的贤母形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戡,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往往流露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厚感情,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在官场经历数年后,返回故乡时的感慨,表现了对过去岁月的追忆,对亲人的牵挂,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失落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二十年前南游的回忆,展现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变化。开头的“忆昨南游日”,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二十年的时间如白驹过隙,令人感叹不已。接着,诗人提到自己扶着潘母,端着饭菜的孟光,展现了对亲情的珍视和对贤良淑德的向往。这种生活的细腻描写,使得诗人对身边人的珍惜更加深刻。
然而,随着对过去的回忆,诗人也意识到远赴官场的徒劳和无奈。“远宦徒劳耳,重来倍怆然”,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失望与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生活的不满和对亲情的渴望。最后一句“若非吾小阮,只影更谁怜”,更是流露出一种孤独感和对陪伴的珍视。
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和对官场的失落,构成了一种感人至深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昨南游日:开篇即引入对过去的回忆,设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 今余二十年:时间的推移让人感到苍凉,二十年转瞬即逝。
- 扶舆潘母健:描绘了对年长者的关怀,表现出对家庭的重视。
- 举案孟光贤:通过贤良淑德的形象突显传统美德。
- 远宦徒劳耳:强调官场生活的无奈与辛酸。
- 重来倍怆然:重回故乡的感伤,加深了主题。
- 若非吾小阮:小阮作为陪伴的象征,点出孤独的深意。
- 只影更谁怜:表达了孤独无助的感受,令人动容。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扶舆潘母健,举案孟光贤”,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远宦”比喻官场生活的艰辛,形象生动。
- 排比:通过不同的人物描写,增强情感的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对亲情的珍视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失落感,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冲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游:象征着青春与美好时光的追忆。
- 潘母:代表亲情与温暖。
- 孟光:象征理想中的贤良与美德。
- 小阮:陪伴的象征,反映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孟光”象征什么? A. 财富
B. 贤良
C. 权力 -
诗人回忆南游时,已经过去了多少年? A. 十年
B. 二十年
C. 三十年 -
“远宦徒劳耳”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对官场的期待
B. 对官场的失望
C. 对故乡的怀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同样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往昔的怀念。
- 李白《将进酒》:对人生短暂的思考,表现出豪放的情感。
诗词对比
- 蔡戡与杜甫:两者都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但蔡戡更侧重于亲情与家庭的思考,而杜甫则关注社会动荡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