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后夜溪山雪,临门望子猷。莫因清兴尽,半道却回舟。
白话文翻译:
夜里,溪水和山间都被雪覆盖,我在门前眺望你的才华和前程。不要因为清雅的兴致已经消逝,就在路上中途返回了船。
注释:
- 后夜:夜深之后,指深夜。
- 溪山雪:溪流与山峦被雪覆盖的景象,描绘了寒冷的冬季美景。
- 临门:在门前,指诗人身处的地方。
- 子猷:这里指的是友人的名字,意为才华的象征。
- 清兴尽:清雅的情趣或兴致消失了。
- 半道却回舟:指在半路上就放弃,返回。
典故解析:
“临门”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表达对朋友或亲人的思念与期盼。诗人在此处表达了对友人的期待与关心,意在劝诫对方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落而放弃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贺铸(约1052年-1125年),字承天,号紫阳,南宋词人,以其清新自然、情感细腻的词风著称。他生活在动荡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南北朝的变迁,常常在词中流露出对国家和友人的关切。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与友人寇元弼之间的书信往来期间,表达了他对友人的关心与期待,反映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贺铸的《怀寄寇元弼王文举十首之九招文举》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夜雪中的孤独与思念。诗的开头“后夜溪山雪”描绘了一幅寒冷而宁静的冬夜图景,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雪花飘落的静谧,同时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接下来的“临门望子猷”,则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期待与思念,这种情感在词中显得真挚而浓烈。
全诗以“莫因清兴尽,半道却回舟”结尾,诗人劝诫友人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落而放弃追求。这里的“回舟”不仅指物理上的退却,也象征着对理想与目标的放弃,诗人用此表达了对理想的不屈追求和对友人的殷切希望。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高雅的情趣和对友谊的珍视,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后夜溪山雪”:在深夜中,溪水和山都披上了雪的银装,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冷的氛围。
- “临门望子猷”:在门前仰望,期待着友人的才华与成就,传达出对友人的关心与思念。
- “莫因清兴尽”:不要因为清雅的情趣消失而感到失落。
- “半道却回舟”:在追求的路上,不要轻言放弃。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船”比作人生的追求,强调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不要轻易退却。
- 对仗:诗句中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同时也传达了对理想与追求的坚定信念,强调了不应轻言放弃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雪:象征纯洁、孤独与思念,反映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
- 溪山: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出诗人的情趣与审美。
- 舟:象征人生的旅途,提醒人们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保持坚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后夜溪山雪”中的“溪山”主要指什么? A. 自然景观
B. 友人的家乡
C. 诗人的故乡
D. 诗人的理想 -
填空题:诗中“莫因清兴尽”是在劝诫友人不要因为一时的__而放弃追求。
-
判断题:诗中使用了比喻手法来强调追求理想的重要性。 (正/误)
答案:
- A
- 失落
- 正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贺铸与陆游在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时,贺铸更注重于自然景象的描绘,而陆游则更倾向于直接表达情感。两者风格各异,但都给人以深刻的情感共鸣。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贺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