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婆罗门引》
时间: 2025-01-26 04:14: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月婆罗门引
作者: 王恽 〔元代〕
小窗人静,梅枝香细月华明。
博山一缕云蒸。
好个仙风骨,诗思苦凭陵。
有间书遮眼,枕松声。
素无宦情。
较得失一毫轻。
自叹高歌白雪,寡和谁听。
潇然巾卷,见芝宇光浮寿颊生。
春酒绿何频倾。
白话文翻译:
在小窗前,独自静坐,梅花的香气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新。
博山上,一缕云雾正在蒸腾。
真是个有着仙风道骨的人,诗意在艰苦中徘徊。
有一本书挡住了我的视线,耳边传来松树的声音。
我对官场的荣华富贵毫无情感。
相比得失,我觉得轻如鸿毛。
我自叹高歌白雪,然而这样的歌声又有谁来聆听呢?
潇洒地将巾帕卷起,仿佛见到了芝草的光辉映照在我的脸庞。
春天的酒,清酒何时才会倾倒频繁呢?
注释:
- 婆罗门:原指印度教的祭司,后引申为高尚的人。
- 博山:指博山的云,博山是中国著名的山名,常用作隐喻。
- 仙风骨:形容人的气质如仙人般高洁。
- 宦情:指对官场生活的情感。
- 白雪:隐喻清白、高洁,也可能指白色的梅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恽,元代诗人,字果甫,号梅溪,浙江人。他的诗风细腻清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士人对官场的失望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高洁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漠。
诗歌鉴赏:
《望月婆罗门引》是一首体现个人情感和自然美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诗的开头通过“小窗人静”和“梅枝香”两句,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月光下的梅花香气,传达出一种孤独而高雅的情绪。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和对理想的追求。尤其是“素无宦情”一句,明确表明了他对官场的冷淡态度,显示出一种清高与不屈的精神。整首诗的情感在“自叹高歌白雪,寡和谁听”中达到高潮,诗人虽然高歌,却感到无人与之共鸣,流露出一丝孤独与无奈。
最后两句“潇然巾卷,见芝宇光浮寿颊生”与“春酒绿何频倾”形成对比,前者象征着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后者则暗示着对春日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人在对比中反映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窗人静,梅枝香细月华明。
- 描述了一个静谧的夜晚,小窗外梅枝的香气在明亮的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新。
-
博山一缕云蒸。
- 指博山上空的一缕云彩,给人以悠远和空灵的感觉。
-
好个仙风骨,诗思苦凭陵。
- 赞美自己有一种仙人般的风骨,但诗思却在苦苦挣扎。
-
有间书遮眼,枕松声。
- 书本挡住了视线,松树的声音轻声入耳,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素无宦情。
- 对官场生活没有任何依恋,展现出清高的情操。
-
较得失一毫轻。
- 对得失的看法轻如鸿毛,不在乎世俗的成败。
-
自叹高歌白雪,寡和谁听。
- 自我感叹高歌白雪,然而这样的歌声没有人来倾听,流露出孤独感。
-
潇然巾卷,见芝宇光浮寿颊生。
- 悠然自得地将巾帕卷起,仿佛看到了美好的生活。
-
春酒绿何频倾。
- 对春日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雪”比喻清白、高洁的理想。
- 拟人:如“松声”,将自然的声音赋予了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讲究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出一种清高而孤独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华:象征宁静和美好,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 梅枝:代表高洁和坚韧,寓意诗人的志向。
- 博山的云:象征遥远与超脱,带来一种飘渺的感觉。
- 白雪:象征清白和理想,反映诗人的内心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王恽
C. 杜甫
D. 白居易 -
“素无宦情”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对官场的依恋
B. 对官场的冷漠
C. 对家庭的思念
D. 对朋友的怀念 -
诗中提到的“春酒绿”是指什么?
A. 春天的美酒
B. 春天的绿草
C. 春天的花朵
D. 春天的阳光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王恽《望月婆罗门引》与李白《静夜思》:两首诗都以月亮为意象,表达了孤独与思乡之情,但王恽更强调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而李白则更加关注亲情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恽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元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