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舟过梢人屋,停帆去未能。 野梅皆是刺,滩水不为冰。 里数讹难准,官称俗可憎。 欲登岩石坐,有吏复无朋。
白话文翻译:
船经过船夫的屋子,停下帆却未能离去。 野生的梅花都带着刺,滩上的水并没有结冰。 里程的计算常有错误,难以准确,官方的称呼庸俗得令人厌恶。 想要登上岩石坐下,却有官吏在旁,没有朋友相伴。
注释:
字词注释:
- 梢人:指船夫。
- 野梅:野生的梅花。
- 里数:里程,距离。
- 讹:错误。
- 官称:官方的称呼或称谓。
- 俗:庸俗。
- 吏:官吏。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反映了诗人对旅途中的不便和对官场俗气的厌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师秀,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此诗可能创作于诗人旅途之中,表达了对旅途不便和对官场俗气的反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旅行途中,遇到船只停泊、里程计算不准、官场称呼庸俗等问题时所作,反映了诗人的不满和孤独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具体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孤独的感受。首两句写船只停泊,象征着旅途的停滞和无法前进的困境。中间两句通过对野梅和滩水的描写,隐喻了社会的刺人和冷漠。最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想要逃离官场俗气,寻求心灵安宁的愿望,但现实中却有官吏在旁,无友相伴,更显孤独。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舟过梢人屋,停帆去未能。——船经过船夫的屋子,停下帆却未能离去,表达了旅途的停滞和无法前进的困境。
- 野梅皆是刺,滩水不为冰。——野生的梅花都带着刺,滩上的水并没有结冰,隐喻了社会的刺人和冷漠。
- 里数讹难准,官称俗可憎。——里程的计算常有错误,难以准确,官方的称呼庸俗得令人厌恶,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
- 欲登岩石坐,有吏复无朋。——想要登上岩石坐下,却有官吏在旁,没有朋友相伴,表达了诗人想要逃离官场俗气,寻求心灵安宁的愿望,但现实中却显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野梅带刺和滩水不结冰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社会的刺人和冷漠。
- 拟人:将野梅和滩水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特质,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以及在现实中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野梅:象征着社会的刺人和冷漠。
- 滩水:象征着社会的冷漠和不结冰的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梢人”指的是什么? A. 船夫 B. 官员 C. 朋友 D. 家人
-
诗中的“野梅皆是刺”隐喻了什么? A. 社会的温暖 B. 社会的刺人 C. 自然的美丽 D. 自然的残酷
-
诗中的“欲登岩石坐”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 A. 寻求官场的晋升 B. 寻求心灵的安宁 C. 寻求朋友的陪伴 D. 寻求自然的美丽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推荐阅读杜甫的《旅夜书怀》,同样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和对现实的不满。
诗词对比:
- 可以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王维的诗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隐逸的向往,而赵师秀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孤独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师秀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唐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人的详细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赵师秀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