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过洞庭》

时间: 2025-01-11 05:23:27

征帆初挂酒初酣,暮景离情两不堪。

千里晚霞云梦北,一洲霜橘洞庭南。

溪风送雨过秋寺,涧石惊龙落夜潭。

莫把羁魂吊湘魄,九疑愁绝锁烟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晚过洞庭
作者: 张泌 〔唐代〕

征帆初挂酒初酣,
暮景离情两不堪。
千里晚霞云梦北,
一洲霜橘洞庭南。
溪风送雨过秋寺,
涧石惊龙落夜潭。
莫把羁魂吊湘魄,
九疑愁绝锁烟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秋天傍晚经过洞庭湖时的感受。开头提到刚刚挂起的船帆和刚开始酣饮的酒,正值夕阳西下,心中却充满了离别的愁苦。北边的云梦山在晚霞的映衬下显得遥远,而南边的洞庭湖上则有着霜降的橘子。凉风带着细雨吹过秋天的寺庙,溪涧的石头似乎惊动了落入潭水中的龙。最后,诗人提醒自己不要因为离愁而过于悲伤,九疑山的雾霭与愁苦已经将他锁住。

注释:

  • 征帆:指船帆,征意为出征、启航。
  • 初挂:刚刚悬挂。
  • 酒初酣:刚开始喝酒,酣意正浓。
  • 暮景离情:傍晚的景色与离别的情感。
  • 千里晚霞:形容远方晚霞的壮丽景象。
  • 云梦北:云梦山位于湖南北部。
  • 洲霜橘:洲指湖中的小岛,霜橘则是在秋霜中成熟的橘子。
  • 溪风送雨:指溪水的风带来了细雨。
  • 秋寺:秋天的寺庙。
  • 涧石惊龙:指涧水中的石头惊动了龙的意象,象征生动的自然。
  • 羁魂:被束缚的灵魂。
  • 湘魄:湘江的神灵,代表着故乡的情感。
  • 九疑:九疑山,位于湖南,也是文化名山。
  • 烟岚:指山中的烟雾和雾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泌,字季直,号云溪,唐代诗人,生于约公元770年,卒于约公元840年。他的诗风以清丽见长,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诗人游历洞庭湖时,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离别的感慨,反映出唐代文人对自然与情感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秋晚过洞庭》是一首抒情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唐代文人特有的情怀。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航行与饮酒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然而随之而来的“暮景离情两不堪”则揭示了背后的忧伤。诗人在美丽的晚霞和霜橘的映衬下,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与离别的苦涩。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深化情感的表达。溪风送雨,涧石惊龙,这些生动的自然元素不仅描绘了秋晚的宁静与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波动与愁苦。最后两句则是对自我情感的反思,劝诫自己不要过于沉溺于悲伤,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领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征帆初挂酒初酣:初航的船帆和刚开始喝酒,象征着新的开始。
  2. 暮景离情两不堪:傍晚的美景与离别的情感,形成强烈对比。
  3. 千里晚霞云梦北:描绘远方的壮丽晚霞,寄托思乡之情。
  4. 一洲霜橘洞庭南:洲上的霜橘,显现秋天的气息。
  5. 溪风送雨过秋寺:自然界的变化,带来诗人内心的感受。
  6. 涧石惊龙落夜潭:自然的生动形象,象征着内心的激荡。
  7. 莫把羁魂吊湘魄:劝诫自己不要迷失在离愁中。
  8. 九疑愁绝锁烟岚:愁苦如烟雾缭绕,难以解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羁魂吊湘魄”,将情感具象化。
  • 对仗:如“千里晚霞”与“一洲霜橘”,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溪风、涧石等自然元素被赋予了情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自然景物描写,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离别愁苦的思考,同时也传达出一种通过自然景观寻求内心解脱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征帆:象征远行与新的开始。
  • 晚霞:代表美好与短暂的瞬间。
  • 霜橘:象征秋天的成熟与离别。
  • 溪风雨:代表自然的变化与内心的波动。
  • 湘魄:寄托着对故乡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征帆”指的是什么? A. 船帆
    B. 画卷
    C. 诗篇
    D. 酒杯

  2. 诗人通过什么手法表现离别的情感? A. 夸张
    B. 拟人
    C. 比喻
    D. 对仗

  3. “千里晚霞”中,晚霞主要象征什么? A. 悲伤
    B. 美好与短暂
    C. 远方
    D. 历史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张泌的《秋晚过洞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离别的愁苦,后者则表现出一种宁静的淡泊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