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刘高士看云图》

时间: 2025-01-26 03:29:25

偶为看云且罢琴,万山寒隔一溪深。

谁言咽月餐云客,中有忧时致主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偶为看云且罢琴,万山寒隔一溪深。
谁言咽月餐云客,中有忧时致主心。

白话文翻译:

偶尔为了看云而停下弹琴,万山之间寒气逼人,隔着一条深溪。
谁说那些吞吐月光、享受云雾的客人,内心没有因时局忧虑而牵挂的事情呢?

注释:

  • 偶为:偶然、暂时为了。
  • 看云:观看云彩,指欣赏自然景象。
  • 罢琴:停止弹琴。
  • 万山寒:万山之际寒气袭人。
  • :隔着、分开。
  • 一溪深:一条深邃的溪水。
  • 咽月餐云客:形容那些享受自然,似乎在吞咽月亮和云彩的人。
  • 忧时致主心:忧虑时局的事情使内心牵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于江西,曾任职于地方官,提倡“诗应言情”,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题刘高士看云图》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常感受到时局的忧虑和人生的无常。此时的自然景象成为诗人情感抒发的寄托。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时局的思考。开头两句“偶为看云且罢琴”展现出一种闲适的态度,尽管在弹琴的同时,也有一种对自然的欣赏。然而,接下来的“万山寒隔一溪深”则突显出诗人对环境的敏感,寒冷的山峦和深邃的溪流暗示着生活的孤独和隔阂。

“谁言咽月餐云客”一句,诗人以反问的方式揭示了看似闲适的景象背后,实际上每个人心中都有难以言说的忧虑。此句不仅描绘了人们在大自然中享受生活的情景,更深刻地指出了人内心的矛盾和对时局的关切。

整首诗在自然与人之间建立了一种微妙的关系,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时代的反思。诗中简约而深刻,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心的剖析,体现了杨万里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偶为看云且罢琴:因想看云彩而暂时停止弹琴,表达了一种随性和对自然的向往。
  2. 万山寒隔一溪深:描述了寒冷的山脉与深邃的溪水,暗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与隔阂。
  3. 谁言咽月餐云客:反问那些享受自然的人,他们似乎在享受美好,却也可能被内心的忧虑所困。
  4. 中有忧时致主心:内心因时局而忧虑,表达了生活中的复杂情感。

修辞手法:

  • 反问:通过“谁言”引导读者思考,增强了诗的深度。
  • 对仗:如“看云”“罢琴”,形成对比,增强了节奏感。
  • 意象:月亮、云彩、寒山、深溪等意象相互交融,塑造出丰富的自然景观。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揭示了人内心的忧虑和对时局的反思。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情感的细腻流露。

意象分析:

  • :象征变化和自由,代表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象征理想和追求,同时也暗示人们的孤独与渴望。
  • 寒山:象征环境的严酷与人生的困境。
  • 溪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推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罢琴”是指什么? A. 停止写诗
    B. 停止弹琴
    C. 停止看云

  2. “谁言咽月餐云客”中的“咽月”是指什么? A. 吞咽月亮
    B. 看见月亮
    C. 享受自然

  3. 这首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人与自然的关系
    B. 生活的快乐
    C. 对时局的无忧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王维《终南山》

诗词对比:

  1. 王维《终南山》: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杨万里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而王维则更倾向于抒发内心的宁静。
  2.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表达对自然的感悟,但陆游更多地体现了对时局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