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令狐相公赠别》

时间: 2025-01-23 03:56:47

越声长苦有谁闻,老向湘山与楚云。

海峤新辞永嘉守,

夷门重见信陵君。

田园松菊今迷路,霄汉鸳鸿久绝群。

幸遇甘泉尚词赋,不知何客荐雄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酬令狐相公赠别》
——刘禹锡

越声长苦有谁闻,
老向湘山与楚云。
海峤新辞永嘉守,
夷门重见信陵君。
田园松菊今迷路,
霄汉鸳鸿久绝群。
幸遇甘泉尚词赋,
不知何客荐雄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离别时的感伤与期望。长声苦诉,却无人倾听;年老时只能向湘山和楚云倾诉思念。海峤的新诗辞赋已成为永嘉的守卫,夷门又重见了信陵君。田园间的松菊如今已无路可寻,霄汉中的鸳鸯与鸿雁也久已失去群伴。幸好在这甘泉之地,依然能够吟诵词赋,但不知道哪位客人会推荐我的雄才大略。

注释

字词注释

  • 越声:指越地的声音,诗中用来形容悲伤的歌声。
  • 湘山:指湘江流域的山,象征故乡。
  • 楚云:指楚地的云,亦表示故乡的思念。
  • 海峤:指海边的高峰,象征着远方的诗篇。
  • 夷门:地名,指古代的夷人之门,寓意重逢。
  • 信陵君:指信陵君平原君,古代著名的贤人,象征友情和相知。
  • 松菊:象征清雅的田园生活。
  • 霄汉:指天空,象征高远的追求。
  • 鸳鸿:鸳鸯与鸿雁,象征恋人或朋友的团聚。
  • 甘泉:比喻清凉甘美之地,象征诗意的源泉。

典故解析

  • “信陵君”出自《史记》,他是魏国的王子,以仁爱和礼贤下士著称,诗中提及象征着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柳洲,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受到后世的推崇。他的作品常常富有哲理,关怀社会,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刘禹锡被贬之后,诗人因政治原因被迫离开京城,心中充满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正是这种情感促使他写下此诗。

诗歌鉴赏

《酬令狐相公赠别》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在离别之际,表达了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前四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越声长苦,既是对自己痛苦心情的叹息,也是对他人无视的无奈。湘山与楚云分别代表了诗人心中的故乡与亲情,体现了他对故土的深厚情感。接下来的句子提到海峤的新辞和夷门重见信陵君,寓意着诗人对新生活和友谊的渴望,表达了他对未来重逢的期待。最后两句中,诗人感慨于在甘泉旁仍能写诗,但又感到孤独,因不知何人能赏识他的才华。整首诗情感真挚,画面感强烈,既有对离别的伤感,又有对未来的希冀,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越声长苦有谁闻:长久的悲声,似乎没有人能听到。
  2. 老向湘山与楚云:年老时只能向湘山和楚云倾诉,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3. 海峤新辞永嘉守:在海边的高处写下新的诗篇,成为永嘉的守护者。
  4. 夷门重见信陵君:在夷门再次见到信陵君,寄托着对旧友的怀念。
  5. 田园松菊今迷路:田园的松菊如今已迷失了方向。
  6. 霄汉鸳鸿久绝群:天空中的鸳鸯与鸿雁已久无群伴。
  7. 幸遇甘泉尚词赋:幸好在甘泉旁仍能吟咏词赋。
  8. 不知何客荐雄文:不知道哪位客人会推荐我的才华。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有多处对仗工整,如“越声长苦”与“老向湘山”。
  • 比喻:将离愁别绪比作“越声长苦”。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情结合,赋予其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离别时的感伤、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积极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湘山与楚云:故乡的象征,寄托思乡情。
  • 信陵君:友谊与智者的象征。
  • 甘泉:诗意与灵感的源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信陵君”是谁的代称?
    A. 诗人自己
    B. 友人
    C. 古代名将

  2. “越声长苦有谁闻”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孤独与无奈
    C. 愤怒

  3. 诗中提到的“甘泉”象征着什么?
    A. 甜蜜的生活
    B. 诗意的源泉
    C. 友人的回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离骚》——屈原

诗词对比
可以将刘禹锡的《酬令狐相公赠别》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进行比较,二者都表达了离别之情,但王勃的诗更显豪情壮志,而刘禹锡则更具温柔细腻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相关学术论文与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