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窦员外郡斋宴客,偶命柘枝因见寄,兼呈张》
时间: 2025-01-22 14:32: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酬窦员外郡斋宴客,偶命柘枝因见寄,兼呈张
刘禹锡
分忧余刃又从公,白羽胡床啸咏中。
彩笔谕戎矜倚马,华堂留客看惊鸿。
渚宫油幕方高步,澧浦甘棠有几丛。
若问骚人何处所,门临寒水落江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我在宴请友人时的心情与思绪。
我手中挥舞着剑,分担忧愁,借此向你致意,
在白羽的胡床上,我吟唱着诗歌。
用彩笔写下骄傲的诗句,依靠在马背上,
华丽的堂屋中,留着客人来欣赏那惊鸿的舞姿。
渚宫的油幕轻轻高起,澧浦边的甘棠树也开了几丛。
如果你问我这位骚人身处何地,
那我正门前临近寒水,江边的枫树正凋落。
注释:
- 余刃:指诗人手中的剑,象征着分忧的工具。
- 白羽胡床:白羽即白色的羽毛,胡床是指一种坐具,象征豪华与文雅。
- 彩笔:指用来写诗的笔,象征文才。
- 惊鸿:指美丽的舞姿,常用于形容女子的舞蹈。
- 渚宫:指水边的亭子,渚是小洲,宫是指建筑。
- 寒水:指冬天的水,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擅长诗、文、赋。其诗风清新、豪放,常寄情于山水,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刘禹锡在郡中宴请友人的时候,因应景写下的诗作,寄情于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豪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宴客的场景展现了刘禹锡的洒脱与豪放。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开头以“分忧余刃”引入,表明了诗人心中有忧虑,但又愿意通过诗歌来抒发、分享这些情感。白羽的胡床、彩笔的描绘,构成了一个华丽的宴会场景,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氛围。
诗中的“惊鸿”一词,形象地描绘了美丽的舞姿,象征着诗人的高雅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接着,渚宫的油幕、澧浦的甘棠,营造出一种江南水乡的诗意景象,传达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最后,诗人以“寒水落江枫”作结,既有对美好景色的描绘,也流露出些许的忧伤,似乎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离别的情绪。整首诗在描绘宴会的热闹与欢愉中,潜藏着深厚的情感,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独特的审美情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分忧余刃又从公:手中握剑,分担忧愁,似乎在说自己愿意为友人分忧。
- 白羽胡床啸咏中:在华丽的胡床上吟唱,展现出一种文人雅士的气质。
- 彩笔谕戎矜倚马:用笔写出豪情壮志,身依马背,象征着志向与豪情。
- 华堂留客看惊鸿:在华丽的堂屋中,留客欣赏舞姿,表现出对艺术的追求。
- 渚宫油幕方高步:描绘水边的亭子,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
- 澧浦甘棠有几丛:自然景色的描写,增添了诗的情趣与生动。
- 若问骚人何处所:自问自答,提到自己的游处。
- 门临寒水落江枫:点出诗人所处的环境,给人一种清冷、孤独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白羽胡床”比喻诗人的豪华生活。
- 对仗:如“彩笔谕戎矜倚马”与“华堂留客看惊鸿”,形式工整。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与宴会场景的结合,形成丰富的意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宴会场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变化的感慨,表现了唐代文人情怀的复杂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剑:象征着分忧与豪情。
- 舞姿:象征艺术的追求与生活的美好。
- 甘棠:象征自然的生机与诗人的情怀。
- 寒水:象征孤独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李白
C. 刘禹锡
D. 白居易 -
“寒水落江枫”中的“寒水”象征什么? A. 温暖
B. 孤独
C. 欢乐
D. 美丽 -
“惊鸿”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美丽的舞姿
C. 一种花
D. 诗人的情感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刘禹锡 vs. 白居易:两位诗人都表现出对友谊的珍视,但刘禹锡的诗更为豪放,白居易则多了几分沉郁与感伤。刘禹锡的《酬窦员外郡斋宴客》以宴会为背景,展现热闹的氛围;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则是在离别的情绪中,表现出对友人的怀念与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资料》
- 《古诗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