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让国由衷义亦乖,不知天命匹夫才。将除暴虐诚能阻,何异崎岖助纣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作者认为,出于真诚的意愿去治理国家,结果却可能走上歧途;而那些不懂得天命的普通人,虽然出发点是好的,却常常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即使是想要消除暴虐,实际上也可能助长邪恶的势力,跟帮助纣王没有什么区别。
注释:
- 让国:指让位、治理国家。
- 由衷义:出自内心的正义感。
- 乖:偏离、违背。
- 天命:指上天的旨意或命运。
- 匹夫:普通百姓。
- 暴虐:指残暴和压迫。
- 阻:阻止、制止。
- 崎岖:指艰难曲折的道路。
- 助纣:比喻帮助坏人或邪恶的势力,源自古代商纣王的故事。
典故解析:
“助纣为虐”出自《史记》,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位君主,以残暴著称。“助纣”即指帮助那些作恶的人,含有警惕与自省之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昙,唐代诗人,生平不详,诗作多以抒发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而著称,风格严谨且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作者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治理的失望和对普通人误入歧途的无奈,反映了对历史兴亡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警示,揭示了政治与道德之间的复杂关系。开头两句指出了治理国家时的矛盾:即使是出于真诚的义务,往往也难免偏离正道。这样的表达引发读者对善恶和正义的深思,强调了“天命”这一哲学概念的重要性。接下来的“将除暴虐诚能阻”则以反问的方式,质疑那些试图消除暴政的人,是否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无意中助长了邪恶。整首诗用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与历史的悲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让国由衷义亦乖:治理国家的初衷是出自内心的正义,但却可能导致错误的结果。
- 不知天命匹夫才:普通人若不懂得天命,其行为可能是盲目的。
- 将除暴虐诚能阻:即使是想要消灭暴政,实际上也可能成为阻碍。
- 何异崎岖助纣来:这种行为与助纣为虐并无二致,暗示了历史的循环与人类的无知。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由衷义”与“乖”的矛盾,突显出治理国家的复杂性。
- 反问:通过反问增强了诗歌的质疑性,使读者更深刻地思考问题。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警示人们在治理国家和参与社会事务时,要清楚自身的局限与历史的教训,避免因善意而助长恶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国:象征国家和权力,代表治理的责任。
- 天命:象征命运和更高的法则,引导人们的行为。
- 暴虐:象征社会的不公与压迫,反映人性的黑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天命”是什么意思? a) 个人的命运
b) 上天的旨意 -
“让国由衷义亦乖”中,“乖”字的意思是? a) 乖巧
b) 偏离 -
诗中提到的“助纣”指的是? a) 帮助善良的人
b) 帮助作恶的人
答案:
- b) 上天的旨意
- b) 偏离
- b) 帮助作恶的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兵车行》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兵车行》对比,周昙的这首诗更注重个体的反思与历史的循环,而杜甫则着重反映战争带来的苦难。两首诗都体现了对社会不公的关注,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