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早行)》

时间: 2025-01-11 05:38:12

霁霞散晓月犹明。

疏木挂残星。

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

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霁霞散晓月犹明。
疏木挂残星。
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
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白话文翻译:

晨曦明朗,残月依旧明亮。
稀疏的树木上挂着几颗星星。
山间小路人迹稀少,翠绿的藤萝深处,传来几声鸟鸣。
霜华压得驼毛裘衣冰冷,而我的心情却与马蹄一样轻快。
十里青山,一条溪水,皆让我生出许多情思。

注释:

  • 霁霞:雨后天空明朗的彩霞。
  • 晓月:清晨的月亮。
  • 疏木:稀疏的树木。
  • 翠萝:翠绿色的藤萝。
  • 霜华:霜的光辉。
  • 驼裘:骆驼毛制成的皮衣。
  • 马蹄轻:比喻心情轻快。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清晨山水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宁静与愉悦。诗中对“霜华”的描绘,体现了宋代对自然细腻的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林仰,宋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期,其作品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晨,描绘了作者在早行途中所见的自然风光,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林仰的《少年游(早行)》是一首描绘清晨自然景色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开篇的“霁霞散晓月犹明”描绘了雨后清晨的明亮景象,给人以开阔清新的感觉。紧接着,稀疏的树木与残星的结合,展现了夜晚与清晨过渡的微妙变化,既真实又富有诗意。

在“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一句中,通过对山间小路的描绘,突显出清晨的宁静与人迹罕至的恬淡。鸟鸣声的出现,又为静谧的环境增添了一丝生气,仿佛在呼应着诗人的情感。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则是将自然现象与诗人的内心感受结合在一起,虽然外界的寒冷让人感到不适,但诗人的心情却因清晨的美好而变得轻松。这种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最后一句“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将整首诗推向高潮,青山与流水的结合,使得诗人感受到无尽的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霁霞散晓月犹明:描绘了雨后清晨的美丽景象,彩霞与残月交相辉映。
    • 疏木挂残星:树木稀疏,夜空中的星星依旧可见,增加了清晨的宁静感。
    • 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突显出早晨的寂静与自然的生机。
    • 霜华重迫驼裘冷:外界寒冷的描写,给人以清冷之感。
    • 心共马蹄轻:诗人心情轻快,与马的轻快步伐相呼应。
    • 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以山水为意象,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心共马蹄轻”比喻内心的轻松愉快。
    • 对仗:如“十里青山,一溪流水”,展现了景物的对称美。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结合,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清晨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愉悦,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情感。

意象分析:

  • 霁霞: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 晓月:代表着宁静与思考。
  • 山径:象征着人生的道路与选择。
  • 翠萝: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丽。
  • 霜华: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霁霞散晓月犹明”中的“霁霞”指的是什么?

    • A. 雨后的彩霞
    • B. 晴天的阳光
    • C. 夜空的星星
  2. 诗中“山径人稀”表达了怎样的情景?

    • A. 人来人往
    • B. 人迹罕至
    • C. 繁华热闹
  3. “心共马蹄轻”中的“马蹄”象征着什么?

    • A. 速度
    • B. 生活的沉重
    • C. 心情的轻快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林仰的《少年游(早行)》与王维的《鹿柴》:两者均描绘了自然风光,但林仰更加注重清晨的生机与宁静,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幽静的意境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