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莲花(后首一作张林诗)》

时间: 2025-01-11 16:44:25

倚风无力减香时,涵露如啼卧翠池。

金谷楼前马嵬下,世间殊色一般悲。

不耐高风怕冷烟,瘦红欹委倒青莲。

无人解把无尘袖,盛取残香尽日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残莲花(后首一作张林诗) 倚风无力减香时,涵露如啼卧翠池。 金谷楼前马嵬下,世间殊色一般悲。 不耐高风怕冷烟,瘦红欹委倒青莲。 无人解把无尘袖,盛取残香尽日怜。

白话文翻译:

在风中无力地减少香气时,露水仿佛在哭泣,躺卧在翠绿的池塘中。 金谷楼前,马嵬坡下,世间的美人都有同样的悲伤。 不耐高风,害怕冷烟,瘦弱的红花倾斜倒伏在青莲上。 没有人懂得用无尘的袖子,盛取残余的香气,整天怜惜。

注释:

  • 倚风无力:形容花在风中显得柔弱无力。
  • 涵露如啼:露水凝聚,形容花瓣上的露水像泪珠一样。
  • 金谷楼:古代著名的宴乐之地,位于洛阳。
  • 马嵬:指马嵬坡,安史之乱中杨贵妃被赐死的地方。
  • 殊色:指美丽的女子。
  • 不耐高风:形容花不耐强风。
  • 瘦红:指凋谢的花朵。
  • 欹委:倾斜倒伏。
  • 无尘袖:比喻纯洁无瑕的情感或行为。
  • 残香:指凋谢的花朵留下的香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橹,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婉约、含蓄为主。这首诗通过对残莲的描写,抒发了对逝去美好事物的哀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观赏凋谢的莲花时,触景生情,感慨世间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无常,从而创作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残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逝去的哀伤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中“倚风无力减香时,涵露如啼卧翠池”描绘了莲花凋谢时的柔弱与凄美,露水如泪,增添了哀愁的氛围。“金谷楼前马嵬下,世间殊色一般悲”则通过典故,将美人的悲剧与莲花的凋零相联系,深化了主题。后两句“不耐高风怕冷烟,瘦红欹委倒青莲”进一步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莲花的凋零,而“无人解把无尘袖,盛取残香尽日怜”则抒发了诗人对残香的怜惜,以及对美好事物无法长存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倚风无力减香时”:描绘莲花在风中柔弱无力的样子,香气逐渐减少。
  2. “涵露如啼卧翠池”:露水凝聚在莲花上,如同哭泣,莲花躺卧在翠绿的池塘中。
  3. “金谷楼前马嵬下”:通过金谷楼和马嵬坡的典故,暗示美人的悲剧。
  4. “世间殊色一般悲”:指出世间美丽的事物都有同样的悲伤命运。
  5. “不耐高风怕冷烟”:形容莲花不耐强风,害怕冷烟。
  6. “瘦红欹委倒青莲”:描绘凋谢的花朵倾斜倒伏在青莲上。
  7. “无人解把无尘袖”:比喻没有人懂得用纯洁无瑕的情感去珍惜。
  8. “盛取残香尽日怜”:表达了对残余香气的怜惜。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涵露如啼”将露水拟人化为哭泣。
  • 比喻:如“瘦红”比喻凋谢的花朵。
  • 对仗:如“金谷楼前马嵬下”与“世间殊色一般悲”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美好事物逝去的哀伤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通过描绘残莲的凋零,诗人抒发了对逝去美好的怜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

意象分析:

  • 残莲:象征着美好事物的凋零和逝去。
  • 露水:象征着泪珠,增添了哀愁的氛围。
  • 金谷楼、马嵬坡:通过典故,加深了对美好事物悲剧命运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涵露如啼”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2. “金谷楼前马嵬下”涉及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A. 安史之乱 B. 黄巢起义 C. 王莽篡汉
  3. 诗中“瘦红欹委倒青莲”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盛开的花朵 B. 凋谢的花朵 C. 新生的莲花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通过对花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美好的哀思。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春景的描写,抒发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诗词对比:

  • 崔橹的《残莲花》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通过对花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美好的哀思,但崔橹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崔橹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深入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