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白话文翻译: 草丛遮蔽了回旋的石阶,再也听不到鸣鸾的声音,云树深深,碧殿透着寒意。明月自来自去,再也没有人倚靠着玉制的栏杆。
注释:
- 回磴:回旋的石阶。
- 鸣鸾:古代宫廷中的一种乐器,此处指宫廷的乐声。
- 云树:高大的树木,形容树木茂密。
- 碧殿:指宫殿,因其建筑多为青绿色,故称。
- 玉阑干:玉制的栏杆,常用于宫廷建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橹,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宫廷生活和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脱俗。此诗描绘的是华清宫的冷清景象,反映了宫廷的衰败和诗人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华清宫曾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游乐之地,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宫廷的繁华已不再,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冷清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华清宫冷清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衰败的感慨。诗中“草遮回磴绝鸣鸾”一句,以草遮石阶、乐声消失的形象,暗示了宫廷的荒废。“云树深深碧殿寒”则进一步以云树和碧殿的寒意,加深了这种荒凉感。后两句“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则通过明月的自来自去和无人的玉栏杆,强化了宫廷的孤寂和诗人的孤独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含蓄而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草遮回磴绝鸣鸾”:草丛遮蔽了回旋的石阶,鸣鸾的声音消失,暗示宫廷的荒废。
- “云树深深碧殿寒”:高大的树木和碧殿的寒意,加深了宫廷的荒凉感。
- “明月自来还自去”:明月的自来自去,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宫廷的孤寂。
- “更无人倚玉阑干”:无人的玉栏杆,强化了宫廷的孤寂和诗人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拟人:“明月自来还自去”,将明月拟人化,赋予其自来自去的动作,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象征:明月的自来自去和无人的玉栏杆,象征宫廷的孤寂和诗人的孤独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华清宫冷清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衰败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宫廷衰败的深刻感受。
意象分析:
- 草遮回磴:象征宫廷的荒废。
- 云树深深:象征宫廷的孤寂。
- 碧殿寒:象征宫廷的冷清。
- 明月自来还自去:象征时间的流逝。
- 无人的玉阑干:象征宫廷的孤寂和诗人的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草遮回磴绝鸣鸾”一句,暗示了什么? A. 宫廷的繁华 B. 宫廷的荒废 C. 宫廷的欢乐
- “明月自来还自去”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往昔繁华的怀念 B. 对现实衰败的感慨 C. 对宫廷的赞美
答案:
-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同样是描写华清宫的诗作,可以对比阅读。
诗词对比: 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与崔橹的《华清宫三首·其一》,两者都以华清宫为题材,但杜牧的诗更多表现了对历史的感慨,而崔橹的诗则更多表现了对现实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全唐诗》、《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