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自南康寄怀朱使君》
时间: 2025-01-11 14:09: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尽重湖复过山,阴凝忽变雪花团。
路迷曲折易成远,风助横斜巧送寒。
忆昨片帆离渡口,特烦千骑驻江干。
如今想在芙蓉观,独据胡床烂漫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经过重湖和高山的旅程,天色阴沉,突然下起了雪花。道路曲折,容易让人迷失方向,寒风横斜,送来了刺骨的寒意。诗人回忆起昨天的航行,离开渡口时那种烦恼与千骑驻足在江边的情景。如今他坐在芙蓉观,独自一人,悠然自得地欣赏眼前的美景。
注释:
字词注释:
- 重湖:指的是湖泊深沉的地方,可能指多重的湖泊。
- 阴凝:天气阴沉凝重。
- 雪花团:雪花聚集成团,形容雪下得很大。
- 路迷曲折:道路复杂,容易迷失。
- 特烦:特别烦恼。
- 千骑:指的是众多骑马的人。
- 芙蓉观:古代著名的观景台,意为荷花亭,象征美丽的景致。
典故解析:
- 芙蓉观:在古代诗词中,芙蓉常常象征美丽、清新,诗人提及此地,既是对景色的赞美,也是寄托了心中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吕,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擅长描写山水和游历生活。他的作品常常蕴含深厚的情感与哲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人文景观。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吕旅途中,诗中表达了他对旅途艰辛的感慨,以及在自然景观中所产生的淡淡惆怅和思考。诗人借景抒情,流露出对过往经历的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结合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对环境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诗的开头“过尽重湖复过山”,勾勒出了一幅富有层次感的山水画面,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美丽;“阴凝忽变雪花团”则通过天气的变化,渲染了旅途中的孤独与寒冷。接着,诗人通过“路迷曲折易成远”表达了对旅途不易的感慨,风的描写更是增添了几分凄凉的气氛。
在回忆中,作者提到“忆昨片帆离渡口”,让人感受到一丝怀旧之情,特别是“特烦千骑驻江干”,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热闹的场景与内心的烦恼。最后一句“如今想在芙蓉观,独据胡床烂漫看”则是诗人对眼前美景的享受,也反映了他在经历了种种之后,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这种从纷扰到宁静的转换,使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深沉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过尽重湖复过山:描绘旅程的艰辛,经过重重湖泊和高山,暗示旅途的漫长。
- 阴凝忽变雪花团:天气的变化,突显出旅途的不确定性与寒冷。
- 路迷曲折易成远:道路的复杂与迷惘,表达了旅途的困难。
- 风助横斜巧送寒:风的描写增添了寒冷感,表现了自然的威力。
- 忆昨片帆离渡口:回忆起过去的情景,带有一丝怀念。
- 特烦千骑驻江干:描写了曾经的热闹与烦恼,增加了诗的情感层次。
- 如今想在芙蓉观:转向现在,表现出静谧与思考。
- 独据胡床烂漫看: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态,享受眼前的美景。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重湖”与“复过山”,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天气变化比作情感的波动,深化了诗的主题。
- 拟人:风被赋予了“送寒”的能力,增加了自然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艰辛与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程的思考与感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在困扰中寻求内心宁静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湖:象征旅途的艰难与美丽。
- 雪花团:象征突如其来的变化与冷冽的孤独感。
- 芙蓉观:象征美好与宁静的心境。
- 胡床:象征悠闲与思考的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重湖”指的是什么? A. 高山
B. 湖泊
C. 河流 -
诗人回忆的场景是什么? A. 渡口
B. 餐厅
C. 市集 -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忧伤
B. 悠然自得
C. 焦虑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同样描写旅途,但更侧重于对壮丽山河的赞美,而李吕的《归自南康寄怀朱使君》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和对过往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吕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