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品二十四则。绮丽》

时间: 2025-01-11 01:44:25

神存富贵,始轻黄金。

浓尽必枯,浅者屡深。

露馀山青,红杏在林。

月明华屋,画桥碧阴。

金尊酒满,共客弹琴。

取之自足,良殚美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神存富贵,始轻黄金。
浓尽必枯,浅者屡深。
露馀山青,红杏在林。
月明华屋,画桥碧阴。
金尊酒满,共客弹琴。
取之自足,良殚美襟。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灵气在于富贵,才开始轻视黄金的价值。
浓郁的东西终将枯竭,浅显的东西却常常能深入。
露水过后,山色更加青翠,红杏在林中绽放。
月光照耀华丽的屋子,画桥下碧绿的阴影。
酒满金杯,与朋友一起弹琴。
从中取之自足,胸怀宽广美好。

注释

字词注释

  • 神存富贵:指有灵气的状态与富贵的生活。
  • 轻黄金:轻视黄金的价值。
  • 浓尽必枯:形容事物达到极限后会走向衰败。
  • 浅者屡深:表面浅显的事物往往更具深意。
  • 红杏在林:红杏树在林中盛开,象征美好的景象。
  • 华屋:华丽的房屋。
  • 画桥:装饰精美的桥。
  • 金尊酒满:金杯中酒满,象征丰盛的饮食。
  • 共客弹琴:与朋友一起享受音乐的乐趣。
  • 取之自足:自给自足,心态满足。

典故解析
本诗中的“红杏在林”和“月明华屋”可联想到古代文人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显示出一种诗意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空图(约837年-908年),字子长,号白石,晚唐时期的诗人和文学评论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意象丰富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诗作成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士人对自然和生活的追求愈加显著。司空图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富贵生活的淡然态度,同时展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司空图的《诗品二十四则·绮丽》以其清新脱俗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一种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开篇便以“神存富贵”引入,强调了内在气质与外在物质的关系,暗示了真正的富贵并不在于物质的积累,而在于心灵的丰盈。接着,诗人通过“浓尽必枯,浅者屡深”阐释了事物的辩证关系,提醒人们看待事物时应追求深层的意义,而不仅仅是表面的繁华。

景色描写上,诗中“露馀山青,红杏在林”的自然画面,不仅描绘出春日的生机盎然,更是对生命力的歌颂。“月明华屋,画桥碧阴”则在细腻的描写中展现了人文景观与自然的和谐,仿佛让人感受到一幅恬静的画卷。

最后,诗人提到“金尊酒满,共客弹琴”,把友谊与音乐融入其中,形成了一个温馨而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表明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整首诗既有对生活的感悟,也有对自然的赞美,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强调内在的品格与外在的富贵之间的关系。
  • 第二句引发对事物本质的思考,提醒人们要关注事物的深层意义。
  • 第三、四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状态。
  • 第五句则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互动,强调了友谊的价值。
  • 第六句则表明诗人自足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一种洒脱的生活哲学。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美感和表达的深度。例如“金尊酒满,共客弹琴”中的对仗工整,增添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富足而非外在的物质,强调人际关系和自然美的重要性,呈现出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杏:象征美好和春天的生机。
  • 月明:代表宁静和清澈的心灵。
  • 华屋:象征人们的理想生活。
  • 金尊:象征财富与丰盛的生活。
  • :代表文化与艺术的熏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神存富贵”意指什么?
    A. 物质财富
    B. 内在气质
    C. 地位高贵
    D. 生活安逸

  2. “浓尽必枯,浅者屡深”表达了什么样的哲理?
    A. 表面繁华
    B. 事物的辩证关系
    C. 生活的苦涩
    D. 自然的变化

  3. 诗中的“月明华屋”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贫穷的生活
    B. 美好的自然景色
    C. 华丽的建筑与宁静的夜晚
    D. 繁忙的日常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与生活的和谐。
  • 李白的《月下独酌》:表达对友谊和生活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比较司空图与王维的作品,二者都在诗中展现自然的美,但司空图更注重生活的哲理,而王维则更倾向于描绘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司空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