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

时间: 2025-01-09 04:26:56

园林何有,修竹摇苍翠。

春到小桃蹊,看绿满、一池春水。

花开日暖,儿侄竞追随,挑野蔌,纲溪鱼,有酒多且旨。

去来聚散,无必亦无意。

说地或谈天,更休问、语言粗细。

谁强谁弱,谁是又谁非,过去事,未来事,一枕腾腾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蓦山溪
作者: 吴舜选〔宋代〕

园林何有,修竹摇苍翠。
春到小桃蹊,看绿满一池春水。
花开日暖,儿侄竞追随,
挑野蔌,纲溪鱼,有酒多且旨。
去来聚散,无必亦无意。
说地或谈天,更休问语言粗细。
谁强谁弱,谁是又谁非,
过去事,未来事,一枕腾腾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园林景象。园中没有太多的装饰,只有摇曳的修竹,显得苍翠欲滴。春天来临时,小桃树的花道上,绿意盎然,春水盈盈满池。花儿在阳光下盛开,孩子们争相追逐,采摘野菜,钓鱼,酒杯满溢,酒香四溢。人生的聚散离合,没有必然之事,也无须过于在意。闲聊时光,无需在乎言辞的粗糙。谁是强者,谁是弱者,谁又是对谁非?无论过去还是未来,都是一场梦中的安眠。

注释

  • 园林:指的是庭院和花园。
  • 修竹:修长的竹子,象征着清雅和坚韧。
  • 小桃蹊:小路旁的桃树,春天时分花开。
  • :指野菜。
  • 纲溪鱼:指用鱼线钓的鱼。
  • 去来聚散:指人生中的聚会和分别。
  • 言语粗细:指说话的方式和内容。
  • 一枕腾腾睡:比喻在梦中安然入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舜选,宋代诗人,生活于南宋时期,因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求一片宁静和自在的空间,以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蓦山溪》是一首典型的宋代词风作品,诗人在这首诗中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展现了一种洒脱和豁达的生活态度。开篇以“园林何有,修竹摇苍翠”引入,简洁而富有画面感,修竹的苍翠给人以清新和活力的感觉。接着描写春天的到来,小桃树的花道上绿意盎然,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诗中的孩子们嬉戏玩耍,挑野蔌、钓溪鱼,展现了生活的乐趣。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转向了人生的哲思。对于聚散离合,诗人认为这都是无必然的事,表达了对生活无常的淡然态度。最后一联,诗人以“过去事,未来事,一枕腾腾睡”结束,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安宁,似乎在告诉读者,无论生活如何变化,都要保持内心的宁静。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豁达,以及对未来的从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园林何有,修竹摇苍翠。”:园林并不需要太多的装饰,修竹本身就足够美丽。
  • “春到小桃蹊,看绿满一池春水。”:春天来临时,小桃树旁的绿意映衬着满池的春水,充满生机。
  • “花开日暖,儿侄竞追随,”:花儿在阳光下盛开,孩子们争相追逐,表现出欢乐的场景。
  • “挑野蔌,纲溪鱼,有酒多且旨。”:孩子们采摘野菜,钓鱼,酒酒香扑鼻,描绘了轻松愉快的生活。
  • “去来聚散,无必亦无意。”:人生的聚会与分别都是无常的,诗人对此持平静的态度。
  • “说地或谈天,更休问语言粗细。”:聊天时无须在意语言的粗糙,重在交流的真诚。
  • “谁强谁弱,谁是又谁非,”:对人世间的强弱和对错,不必太过在意。
  • “过去事,未来事,一枕腾腾睡。”:无论过去还是未来,最终都会化为一场梦,安静地入睡。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去来聚散”与“言语粗细”,构成了音韵的和谐。
  • 比喻:将人生的聚散比作梦,形象而深刻。
  • 拟人:花开日暖,赋予自然以生命与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生活态度,强调内心的平和与淡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修竹:象征坚韧和高雅的品质。
  • 小桃:代表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春水: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活力。
  • 野蔌、溪鱼:代表自然的丰富和生活的乐趣。
  • :象征生活的享受与闲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园林何有”意指: A. 园林没有什么特别的
    B. 园林装饰繁多
    C. 园林是人造的

  2. “儿侄竞追随”描绘了什么场景?
    A. 孩子们在玩耍
    B. 孩子们在学习
    C. 孩子们在争吵

  3. 诗中提到的“去来聚散”指的是:
    A. 朋友的聚会
    B. 人生的离合
    C. 自然的变化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与幽人对酌》王维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吴舜选的《蓦山溪》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更倾向于抒情,而吴舜选则更注重生活的细节与哲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