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右司见寄六绝一律》

时间: 2025-01-11 08:18:26

我家碧云畔,中有最高亭。

阅世已头白,看山犹眼青。

谁能环北辙,那更徙南溟。

归计天须许,烦占处士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我家碧云畔,中有最高亭。
阅世已头白,看山犹眼青。
谁能环北辙,那更徙南溟。
归计天须许,烦占处士星。

白话文翻译:

我家在碧云之旁,那里有一座最高的亭子。
经历了世事,我的头发已经白了,但看山时眼中依然是青翠的。
谁能环绕北方的车辙,转而移居南海呢?
归来的计划要靠天意,麻烦去算一算隐士的星象。

注释:

  • 碧云: 指的是青蓝色的云,象征着美好的环境。
  • : 指的是一种供人休息的建筑,通常位于风景优美的地方。
  • 阅世: 经历世事,见多识广。
  • 头白: 形容年纪大了,头发变白。
  • : 表示年轻或生机勃勃的状态。
  • 北辙: 指北方的行车路线,象征着人生的方向。
  • 南溟: 南海,象征着广阔的天地和远方的归宿。
  • 天须许: 归来的计划需要得到天意的允许。
  • 处士星: 可能指代隐士或志向高洁的人,象征着追求理想的星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字季恭,号太山,宋代诗人。生于南宋,长期生活于江南地区,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吴潜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表达了他渴望归隐的心情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和刘右司见寄六绝一律》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中,吴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对人生和归宿的思考。诗的开头,诗人以“我家碧云畔,中有最高亭”引入,描绘出一个美丽的环境,既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思。接着,诗人自述“阅世已头白”,表达了自己经历了许多世事,虽然年华已逝,但心中依然保持着对自然的热爱与欣赏,显示出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谁能环北辙,那更徙南溟”中,诗人不仅提出了对人生方向的思考,也暗含了对自由与归属的追求。北辙与南溟的对比,表明了选择人生道路的艰难和复杂。最后两句“归计天须许,烦占处士星”则将诗人的理想与现实结合,表现出一种依赖天命、寻求精神寄托的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人生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期盼,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哲理思考与生活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家碧云畔,中有最高亭”: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家园,暗示宁静与美好。
  2. “阅世已头白,看山犹眼青”:通过自述经历,强调尽管年老仍对自然怀有热情。
  3. “谁能环北辙,那更徙南溟”:表达对人生选择的困惑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4. “归计天须许,烦占处士星”:体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 “北辙”与“南溟”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 将人生道路比作车辙,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的思考。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家园、人生和归属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年老后人生意义的探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云: 象征着美好的生活环境。
  • : 暗指诗人向往的宁静与闲适。
  • 北辙南溟: 象征人生的选择与追求,代表不同的生活道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阅世已头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A. 对人生感到无奈
    B. 对人生经历的自豪
    C. 对未来的迷茫
    D. 对自然的向往

  2. “谁能环北辙,那更徙南溟”中“北辙”指的是? A. 北方的风景
    B. 人生的方向
    C. 归隐的理想
    D. 自然的景象

  3. 诗人通过“归计天须许”表达了什么? A. 命运完全由自己掌控
    B. 归隐需要天意的支持
    C. 自然是人生的归宿
    D. 未来充满希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王维的《山居秋暘》

诗词对比:

  • 吴潜与王维的作品都展示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哲理的思考,王维的《山居秋暘》同样描绘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二者在风格上有相似之处,但吴潜更强调人生的感悟与选择,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文学史》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刘右司见寄六绝一律》的诗意及其背景,提升对古诗的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