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范成大
何须轻举,上界多官府。
身似灵光长镇鲁。
俯仰人间今古。
雨余帘卷江流,
朱颜流映琼舟。
不假岗陵寿,
西山低似西楼。
白话文翻译:
何必轻易行动呢?上界有许多官府。
我的身世如同灵光常驻鲁国。
在历史的长河中俯瞩今古。
雨后,帘子卷起江水奔流,
红颜的倒影映在华丽的舟上。
不需要依靠高岗和寿命,
西山的高度似乎低于西楼。
注释:
- 轻举:轻率行事,随意行动。
- 上界:指天上或高位的官府。
- 灵光:指聪慧、才智或某种特殊的光彩。
- 俯仰:向下看和向上看,指对历史和现实的观察。
- 帘:窗帘,卷起后能够看到外面的景象。
- 朱颜:指红润的面庞,通常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
- 琼舟:华丽的船只。
- 岗陵:山岗,指地势高的地方。
- 西山:特指西边的山,象征着高耸的景象。
典故解析:
- 灵光长镇鲁:鲁国是孔子的故乡,提到“灵光”可能暗指孔子的智慧与影响。
- 江流:指水流,象征历史的流逝和时间的无情。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季明,号石湖,宋代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和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怀。
- 创作背景:范成大生活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他通过诗词表达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和个人的情感。
诗歌鉴赏:
《清平乐》以清新淡雅的风格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诗中开头的“何须轻举”引导读者思考,面对纷繁复杂的官场和人世,是否应该轻率行动。通过“身似灵光长镇鲁”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自身价值的自信与自省。后半部分的意象丰富,雨后的江流、朱颜的倒影,勾勒出一种清新而又静谧的生活场景,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最后一句“不假岗陵寿,西山低似西楼”则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与人造的和谐,强调了心灵的满足不在于外在的高大与长寿,而在于心灵的宁静与快乐。整首词充满了哲理和诗意,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何须轻举,上界多官府。”:质疑轻率行动的必要性,暗示官场的复杂性。
- “身似灵光长镇鲁。”:借用灵光比喻自我价值,彰显自信。
- “俯仰人间今古。”:反映对人世历史的观察与思考。
- “雨余帘卷江流,”:描绘雨后清新景象,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
- “朱颜流映琼舟。”:美丽的倒影,象征着生活的美好。
- “不假岗陵寿,”:强调内心的满足不依赖外在条件。
- “西山低似西楼。”:通过对比,表现自然与人造的和谐。
-
修辞手法:
- 比喻:“身似灵光”将人比作光华,赋予了美好的品质。
- 对仗:整首词注意了声韵的和谐,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运用了江流、朱颜等意象,构建了优美的自然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对官场浮躁的反思,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美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意象分析:
- 雨后:象征新生与希望。
- 江流: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无情。
- 朱颜:美丽与青春的象征。
- 西山:高远理想的象征。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灵光”指代的是?
- A. 智慧
- B. 光明
- C. 财富
- “不假岗陵寿”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对长寿的追求
- B. 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 C. 对权力的渴望
- 诗中提到的“灵光”指代的是?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对生活的感悟,但更多展现女性的细腻情感。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通过哲理性较强的语言,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范成大相关研究文献与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