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事匆匆只可惊,暄和喜试晓衣轻。
梅花烂熳浑如雪,只恐风多堕玉英。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事情匆匆而来,只让人感到惊讶,温暖的天气让人高兴地试穿轻薄的衣裳。
梅花绽放得如同雪花般美丽,只是害怕风太大,会把这些美丽的花瓣吹落。
注释:
字词注释:
- 春事:指春天的景象和事情。
- 匆匆:形容时间紧迫,迅速而来。
- 暄和:温暖而和煦。
- 晓衣:晨间穿的轻薄衣服,通常指春夏的衣物。
- 烂熳:盛开、繁茂的样子。
- 堕:掉落、落下。
- 玉英:形容梅花花瓣的美丽,像玉一样洁白。
典故解析: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和高洁,常与雪相提并论,寓意在寒冷中开放的勇气与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字景熙,号月溪,南宋时期的诗人和画家,擅长山水画与花鸟画。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春天、梅花等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季,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喜悦与感慨,同时也表现了对春天易逝的忧虑。春天的短暂与美丽让人感到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杂诗二十七首》中的诗句寓意深刻,展示了春天的美丽瞬间和人生的感悟。开头两句通过描写春天的急促来引发惊叹,体现了春天的生命力和时光的流逝。诗人用“匆匆”一词,表现了春天的迅速来临,以及人们对春暖花开的欢喜。接下来的“喜试晓衣轻”则传达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仿佛在春天的阳光下,人们可以卸下沉重的衣物,享受自然的馈赠。
然而,后两句则转向一种忧虑,梅花的美在“风多堕玉英”的担忧中显得脆弱。梅花的盛开如同雪花,既是美的象征,又暗含了短暂与易逝。诗人在欣赏梅花的同时,亦在表达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这种对比增添了诗的层次感,令读者在赏春的欢愉中,也感受到一丝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在情感的铺陈上,既有对春天的欣赏,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与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事匆匆只可惊:春天的迹象来得那么快,让人感到惊讶。
- 暄和喜试晓衣轻:温暖的天气让人高兴地试穿轻薄的衣物。
- 梅花烂熳浑如雪:梅花盛开得如同雪花般洁白,显示出其美丽。
- 只恐风多堕玉英:但担心风太大,会把这些美丽的花瓣吹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喻为雪,增强了梅花的美丽形象。
- 对仗:前后句在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春天的美丽与脆弱,表达了对春天的珍惜以及对美好事物易逝的忧虑,展现了人们在享受自然美好时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事:象征着生命、希望与新的开始。
- 梅花:代表坚韧与高洁,常在严寒中绽放。
- 晓衣:轻薄的衣物,象征春天的温暖和轻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梅花”与“雪”有什么关系?
- A. 梅花和雪是同一种植物
- B. 梅花的白色与雪相似
- C. 梅花开在冬天
- D. 梅花和雪没有关系
-
诗人为何对梅花的美丽表达忧虑?
- A. 害怕梅花被人采摘
- B. 害怕风会吹落花瓣
- C. 害怕梅花会凋谢
- D. 害怕梅花香气淡化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梅花》同样描绘了梅花的美丽,但更多体现了诗人的豪情与坚韧;而李清照的《如梦令》则更侧重于个体情感,表现出女性细腻的内心世界。这两首诗都与曹勋的作品在梅花的意象上形成呼应,却各有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情感与主题。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元曲精选》
- 《梅花的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