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颠字韵时方议开边》
时间: 2025-01-27 04:04: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鼎象亨调戒在颠,或捐常馔美时鲜。
鸷形不匿麏投麓,剑影虚张蛟绕船。
壮观要还全盛日,图回须似中兴年。
掩关雷雹惊春梦,忧国丹心只自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鼎的象征亨通的调和在顶端,或许会放弃平常的美味佳肴和时令鲜果。猛禽的身影并不藏匿,像麋鹿一样投身于山林中;剑的影子虚张声势,像蛟龙在船周围盘旋。壮观的景象要恢复到全盛的日子,想要回归就要像中兴的年头那样。雷电的关卡掩盖了春天的梦,忧国的赤诚之心只为自己感到怜惜。
注释
- 鼎象:指古代的鼎,象征着权力和财富,这里比喻亨通的象征。
- 亨调:亨通的调和,指和谐、顺利的状态。
- 鸷形:猛禽的身形,象征威严和力量。
- 剑影:象征力量和威胁。
- 中兴年:指国家复兴、强盛的年份。
- 丹心:指赤诚的心,常用来表示忠诚和爱国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魏了翁(约1220—1296),字良弼,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书法家。其诗风格豪放,常以时事为题材,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创作背景:诗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不安之时,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个人理想和责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再和颠字韵时方议开边》是一首深具历史感和政治意识的作品。首句通过“鼎象亨调”,展现了古代政治的稳固与繁荣,暗指国家的安宁与和平。然而,随即转向对现实的反思,诗人意识到即使在表面的繁华下,也存在着潜在的危机与挑战。接下来的意象“鸷形不匿”和“剑影虚张”,则进一步揭示了在强权与威胁之间的复杂关系,表现出一种对未来的焦虑。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壮观要还全盛日”表达了对国家复兴的渴望,强调了历史的周期性与政治的责任感。最后,诗人在“忧国丹心只自怜”中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突显了诗人对国家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与悲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鼎象亨调戒在颠:以鼎的形象象征国家的亨通与和谐,暗示政治的稳定。
- 或捐常馔美时鲜:可能会放弃平常的美味,反映出在国家动荡时人们的无奈。
- 鸷形不匿麏投麓:猛禽的形象不再隐藏,象征着权力的显露与斗争的激烈。
- 剑影虚张蛟绕船:剑的影子象征着威胁,蛟龙在船周围盘旋,暗喻潜在的危险。
- 壮观要还全盛日:希望重回过去的辉煌时代,表达历史的渴望。
- 图回须似中兴年:要想复兴,必须像历史上的中兴时期那样努力。
- 掩关雷雹惊春梦:雷电遮蔽了春天的梦,暗示现实的凶险破坏了美好的愿景。
- 忧国丹心只自怜:忧国之心只为自己感到悲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不安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鼎比作国家的和谐象征。
- 对仗:如“壮观要还全盛日,图回须似中兴年”具有对称美。
- 拟人:将自然现象(雷电)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鼎:象征权力与繁荣。
- 剑:象征力量与威胁。
- 雷雹:象征自然灾害,暗喻政治动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鼎象”是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权力与和谐
C. 个人情感
D. 自然灾害 -
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态度是: A. 悲观
B. 乐观
C. 无所谓
D. 迷茫 -
“忧国丹心只自怜”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对自己的不满
B. 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C. 对朋友的思念
D. 对历史的怀念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与杜甫《春望》相比,两首诗均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魏了翁的作品更多地聚焦于历史的回归与复兴,而杜甫则在反映当下的焦虑与无奈中显得更加直接和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魏了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