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知崇庆府致政何君挽诗二首
作者: 魏了翁 〔宋代〕
外监名父子,元方难弟兄。
鹤空黄壤梦,雁续紫霄声。
山远玉无胫,春多天有情。
至今溪上月,犹傍碧梧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何君的怀念与敬意。诗中的“外监”是指何君的父亲,而“元方”则是何君的兄弟,表达了家庭之间的情感纠葛。诗人用梦境与声音描绘了对他们的思念,鹤与雁象征着高远与持久的情感。山远而玉无胫,暗示着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春天的天色透着情意,寓意着生机与希望。最后,诗人提到溪上的月亮,依旧映照着碧梧,象征着永恒的怀念与温情。
注释:
- 外监:指的是何君的父亲,外监是古代官职。
- 元方:指何君的兄弟,表现出家庭关系的复杂性。
- 鹤空:比喻高远的追求与理想。
- 黄壤梦:黄土象征着故乡的回忆,梦则是对往事的追忆。
- 雁续紫霄声:雁的叫声如同悠远的回响,紫霄代表高远的天空。
- 玉无胫:形容理想的遥不可及。
- 碧梧:指碧绿的梧桐树,常用来象征思念和寄托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魏了翁,宋代诗人,字子明,号万钟。以诗词见长,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常蕴含抒情与哲思。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魏了翁与何君交情深厚之时,表达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友情与亲情的重视。
诗歌鉴赏:
《知崇庆府致政何君挽诗二首》是一首颇具情感深度的挽诗,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何君及其家族的深情思念。诗的开篇即交代了何君的身份背景,外监与元方作为其父兄,展示了一个家族的温情与团结。接着,诗人通过鹤与雁的意象,表达了对友人理想与追求的向往,鹤在空中翱翔,代表着一种超脱与自由,而雁则象征着持久的情感与归属。山远与春多的对比,形成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诗人既感叹远方的理想难以抵达,又不乏对春天的期待与希望。最后一句“至今溪上月,犹傍碧梧明”,将思念与自然景象融合,月光照耀下的碧梧树影,仿佛在述说着永恒的情感与怀念。这一层次的情感交织,使得整首诗既有对个人的怀念,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情感深沉而又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外监名父子,元方难弟兄:明确了何君的亲属关系,父子、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
- 鹤空黄壤梦,雁续紫霄声:通过意象传达对故人的思念,鹤和雁象征着高远与持久的情感。
- 山远玉无胫,春多天有情:反映了理想的遥不可及与春天的生机,暗示着希望与失落并存。
- 至今溪上月,犹傍碧梧明:运用自然景象来表达怀念,月光与碧梧树的交相辉映,象征着永恒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鹤空”与“雁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传达了情感。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韵律美。
- 拟人:通过“天有情”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意。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故人的怀念与对理想的追求,既有对亲情的珍视,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情感的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鹤:象征高洁、超脱的理想。
- 雁:象征忠诚与持久的情感。
- 碧梧:常用作思念的象征,代表着对故人的怀念。
- 月:象征思念与永恒,月光的清冷与皎洁反映出内心的孤独与情感的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外监”指的是谁?
A. 何君的父亲
B. 何君的兄弟
C. 何君的朋友 -
诗中“鹤空黄壤梦”中的“鹤”象征什么?
A. 亲情
B. 理想与追求
C. 现实生活 -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碧梧”有什么象征意义?
A. 思念与怀旧
B. 生命的繁荣
C. 友情的珍贵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更为直接和沉重;而魏了翁的诗则通过自然景象更为细腻地传达情感。两者在表现思念的方式上各有千秋,却同样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魏了翁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