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黄州泊巴河游马祈寺》
时间: 2025-01-11 14:03: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发黄州泊巴河游马祈寺
南望武昌山,北望齐安城。
楚江万顷绿,著我画舫横。
云帆不须挂,鼍鼓不须鸣,
淡然隐曲几,山水相逢迎。
疏雨漏薄日,非阴亦非晴。
晚泊巴河市,小陌闻屐声。
紫髯刑马地,一怒江汉清。
中原今何如?感我白发生。
白话文翻译:
向南望去是武昌山,向北可以看见齐安城。
楚江的万顷碧绿景色,让我的画舫停泊在水面上。
不需要挂起云帆,也无需敲打鼍鼓,
我淡然地隐居在这里,山水仿佛在迎接我。
稀疏的细雨洒落在微薄的阳光上,既不是阴天,也不是晴天。
晚上停泊在巴河市,小巷里传来木屐的声响。
紫髯的刑马地,愤怒之中让江汉水清澈。
如今的中原又是怎样的景象?这让我感慨自己的白发苍苍。
注释:
- 武昌山: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是长江上的著名山峰。
- 齐安城:指古代的齐安,今湖北省的一个地方。
- 楚江:长江流域的水系,广阔而秀美。
- 画舫:一种装饰华丽的小船,常用于游览。
- 云帆:指船上的帆。
- 鼍鼓: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通常用于船上。
- 淡然:指心境平静,不为外物所动。
- 屐声:指木屐行走的声音。
- 紫髯刑马地:指荆州地区的马匹,因紫色胡须而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鹿鸣山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和散文家。陆游一生经历了国家的沦陷与动荡,他的诗词深刻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作品风格豪放、质朴,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发黄州泊巴河游马祈寺》创作于陆游晚年时,他在黄州居住期间,因思乡之情与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而作。巴河的自然景色与诗人的内心情感交织,反映了他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深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黄州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诗的开头,诗人南北眺望,描绘武昌山和齐安城,表现了诗人胸怀广阔的胸襟。接着,他以“楚江万顷绿”来形象地描绘了眼前的景色,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随后,诗人表达了内心的淡然与宁静,云帆不需要挂起,鼍鼓不需要鸣响,体现出他对世俗喧嚣的超脱态度。
在“疏雨漏薄日”一句中,诗人用细腻的笔触表现出一种朦胧的天气,既不阴沉也不晴朗,恰好反映了他内心的复杂感受。最后的几句则转向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思考,特别是“中原今何如?感我白发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反思,感叹自己年华已逝,白发苍苍的无奈与悲伤。
总体来说,这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个诗人的深厚情感和对社会、历史的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望武昌山,北望齐安城。
诗人站在黄州,向南和北分别眺望,展示了开阔的视野与对故土的思念。 -
楚江万顷绿,著我画舫横。
描述楚江水面广阔,绿色的景象映衬着小船的轻盈,增添了诗的意境。 -
云帆不须挂,鼍鼓不须鸣,
诗人对外界的喧嚣表示不屑,强调内心的宁静。 -
淡然隐曲几,山水相逢迎。
意指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山水给予他温暖的欢迎。 -
疏雨漏薄日,非阴亦非晴。
描绘了一种朦胧而微妙的天气,反映了诗人的情感状态。 -
晚泊巴河市,小陌闻屐声。
诗人傍晚停泊于巴河,听到小巷中木屐的声音,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
紫髯刑马地,一怒江汉清。
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的思考,紫髯的刑马地象征着历史的沧桑。 -
中原今何如?感我白发生。
最后,诗人以质朴的情感表达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以及自己白发苍苍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楚江万顷绿”比喻江水的广阔与生机。
- 对仗:如“南望武昌山,北望齐安城”,对称工整。
- 拟人:如“山水相逢迎”,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人在宁静的自然中反思社会的动荡与内心的孤独,体现了对生命、历史与未来的深切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武昌山:象征着故乡的牵挂与思念。
- 楚江:象征着生命的广阔与无限可能。
- 画舫:象征着诗人的自由与洒脱。
- 云帆、鼍鼓:象征着世俗的繁杂与纷扰。
- 屐声:象征着生活的真实与温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南望武昌山,北望齐安城。”这两句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思乡之情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历史的忧虑 -
“云帆不须挂,鼍鼓不须鸣”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态度? A. 对生活的追求
B. 对外界的超脱
C. 对人际关系的关注 -
诗中提到的“紫髯刑马地”意指什么? A. 自然景观
B. 历史人物
C. 社会变迁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名作,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作品,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
诗词对比:
- 陆游与杜甫:两位诗人在作品中都体现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但陆游更偏重于景色描写,而杜甫则更强调人情与社会的苦难。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陆游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