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太常晁丞见寄》

时间: 2025-01-24 23:38:53

当年布素定交情,恨不同为出谷莺。

犹作三丞君最屈,遍寻两制我知荣。

湮沉莫厌青衫在,彼此俱嗟白发生。

重入玉堂非所望,汶阳田好欲归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酬太常晁丞见寄
王禹偁

当年布素定交情,
恨不同为出谷莺。
犹作三丞君最屈,
遍寻两制我知荣。
湮沉莫厌青衫在,
彼此俱嗟白发生。
重入玉堂非所望,
汶阳田好欲归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我与太常晁丞之间的深厚情谊,虽然我们在年轻时就已定下了深厚的交情,但我却遗憾我们未能如同出谷的黄莺般自由相聚。晁丞作为三丞之一,地位显赫,而我却只能在两种制度之间徘徊,了解其中的荣辱。虽然我身处沉淀的境地,但仍不觉得厌倦这身青衫。我们都感叹着白发的到来。重返那玉堂之中并非我的期望,反而是渴望回到汶阳的田间耕作。

注释

  • 布素:指的是白色的素衣,象征清白和高洁。
  • 出谷莺:比喻自由自在的生活。
  • 三丞:古代官职,指的是三位重要的丞相。
  • 两制:指代古代的两种治国方针。
  • 湮沉:沉闷、隐没的状态。
  • 青衫:指代书生的衣服,象征清贫。
  • 白发生:象征年老和岁月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生于1070年,卒于1130年。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故,作品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王禹偁与晁丞的交往之际,反映了王禹偁在官场的失意与对友情的珍视。诗中提到的“重入玉堂”暗示了他对官场的无奈,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酬太常晁丞见寄》是一首深情厚谊的诗作,通过对比,体现了作者的失落与对自由生活的渴望。诗的开头通过“当年布素定交情”写友情的坚定,接着用“恨不同为出谷莺”表达了对相聚无望的惋惜,展现了心中那份难言的孤独与失落。接下来的两句“犹作三丞君最屈,遍寻两制我知荣”则反映了作者对官场名利的冷淡,表达了他对仕途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最后一联“重入玉堂非所望,汶阳田好欲归耕”则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归隐田园、远离官场的渴望与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从对友情的珍视到对名利的淡然,体现了王禹偁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的结构严谨,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展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当年布素定交情:回忆起当年与晁丞建立的深厚友谊。
  2. 恨不同为出谷莺:感叹无法像黄莺一样自由相聚,表达对友谊的渴望。
  3. 犹作三丞君最屈:晁丞身居高位,而我却感到屈辱与无奈。
  4. 遍寻两制我知荣:身处两种治国方针之间,了解其中的荣辱。
  5. 湮沉莫厌青衫在:虽然沉迷于官场的沉闷,但仍不厌弃书生的青衫。
  6. 彼此俱嗟白发生:彼此都在感叹白发渐生,岁月无情。
  7. 重入玉堂非所望:重返官场并非我的期望。
  8. 汶阳田好欲归耕:我更渴望回到汶阳田间,过上平静的农耕生活。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友谊与官场的无奈,加深情感的深度。
  • 比喻:用“出谷莺”比喻自由的生活,表达对友情的珍视。
  • 象征:青衫象征清白与书生气质,白发生象征岁月流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对官场的无奈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王禹偁的理想与追求,传达出一种人生态度:宁愿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真实,也不愿被名利所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衫:象征清贫与书生的高洁情操。
  • 白发生:象征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变迁。
  • 玉堂:象征权力与名利的所在。
  • 汶阳田:象征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布素”指的是什么?

    • A. 白色的素衣
    • B. 一种植物
    • C. 一种食物
  2. 诗中“出谷莺”比喻什么?

    • A. 官场生涯
    • B. 自由自在的生活
    • C. 友情的真挚
  3.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向往?

    • A. 名利
    • B. 田园生活
    • C. 官场地位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友人》(王维)
  • 《静夜思》(李白)
  • 《归田园居》(陶渊明)

诗词对比

  • 王维的《赠友人》:同样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但更多地融入了自然景色的描写。
  • 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与王禹偁的《酬太常晁丞见寄》在向往田园生活上有共鸣,展现了对名利的淡然与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 《王禹偁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