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城风雨送凄凉,
三四年前此战场。
遗老犹应愧蜂蚁,
故交已久化豺狼。
江山不敢人心在,
宇宙方来事会长。
翠玉楼前天亦泣,
南音半夜落沧浪。
白话文翻译:
整座城市在风雨中显得凄凉,三四年前的战场如今已成往事。年长的遗老们仍然应该感到羞愧,昔日的朋友如今却变得像豺狼一般。江山不敢忘,人心仍在,宇宙的变化总是漫长的。在翠玉楼前,天空也在哭泣,南方的音乐在半夜里响起,伴随着沧浪的流淌。
注释:
字词注释:
- 满城风雨:形容城市中一片风雨交加的凄凉景象。
- 遗老:指年长的遗民或老者。
- 愧:羞愧。
- 蜂蚁:形容人们的忙碌和卑微。
- 豺狼:比喻昔日朋友如今变得凶狠。
- 宇宙:指天地万物。
- 翠玉楼:指高楼大厦,象征繁华。
- 南音:南方的音乐,常指南方的民谣。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蜂蚁”和“豺狼”可以看作是对人性的反思,古代文人常用小动物比喻人类的社会地位和行为特征。
- “江山不敢人心在”表明了对国家和人民关系的深刻思考,反映了战乱给社会带来的创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南宋时期的著名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因抵抗元朝侵略而被捕,后被杀。他的诗词中常流露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故土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末年,正值国家动荡、战乱频繁之际。文天祥目睹国破家亡,心中感慨万千,遂作此诗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采用了丰富的意象,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文天祥对家国的深沉情感。开篇以“满城风雨”描绘出一幅凄凉的战后景象,暗示了历史的沉重和人心的变化。接着,诗人提到的“遗老”与“蜂蚁”,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无奈与羞愧,似乎在控诉社会的冷漠和人心的丧失。诗中的“故交已久化豺狼”,更是深切地表达了对昔日友人的失落感和对人性的失望。
随着情感的深入,诗人转向对国家和人心的思考,认为江山虽在但人心却难以安定,反映了他对国家存亡的忧虑。最后以“翠玉楼前天亦泣”结束,采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表现出自然也为人间的苦难而悲哀,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整首诗如同一曲悲歌,表现了文天祥在逆境中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与绝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满城风雨送凄凉:风雨交加的城市,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预示着不安和动荡的局势。
- 三四年前此战场:追忆过去的战场,体现出历史的伤痛和对战乱的反思。
- 遗老犹应愧蜂蚁:年长者对于社会的现状感到羞愧,暗指人们在国家破碎后的卑微。
- 故交已久化豺狼:昔日好友变得如豺狼般凶狠,揭示了人心的冷漠与背叛。
- 江山不敢人心在:国家虽在,但人心却不安,折射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 宇宙方来事会长:宇宙变化万千,历史的长河中,事情的发展是缓慢的,暗示着对未来的无奈。
- 翠玉楼前天亦泣:描绘自然界的悲哀,暗示人间的苦难连天地都为之动容。
- 南音半夜落沧浪:南方的音乐在夜晚中响起,渗透出一种思乡的情绪。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蜂蚁”与“豺狼”比喻人们的不同状态,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将天空赋予情感,表现出自然对人间苦难的同情。
- 对仗:整首诗节奏感强烈,尤其在“江山不敢人心在,宇宙方来事会长”中,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文天祥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人性的反思,表达了在战乱中对旧友情谊的悼念和对未来的无奈感受。通过对自然与人心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雨:象征着动荡和不安。
- 遗老:年长者的无奈与感慨。
- 豺狼:象征背叛和凶狠的人性。
- 翠玉楼:繁华与美好的象征,形成对比。
- 南音:代表思乡之情,唤起对故土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满城风雨送凄凉”中的“凄凉”指什么?
- A. 快乐
- B. 悲伤
- C. 忙碌
- D. 安宁
-
诗中提到的“遗老”是指什么?
- A. 年轻人
- B. 老年人
- C. 战士
- D. 政客
-
“故交已久化豺狼”中“豺狼”象征着什么?
- A. 温暖的情感
- B. 背叛与冷漠
- C. 友谊的坚固
- D. 自然的美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文天祥与杜甫的诗作都反映了对国家的忧虑与对故土的思念,但文天祥更多地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个人命运的无奈,而杜甫则更加强调了对人民苦难的关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文天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