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三绝》

时间: 2025-04-22 05:13:05

世事蒙蒙醉不知,南山秋意满东篱。

黄花何故无颜色,应为元嘉以后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又三绝
文天祥 〔宋代〕

世事蒙蒙醉不知,
南山秋意满东篱。
黄花何故无颜色,
应为元嘉以后诗。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世间的事情模糊不清,我醉得无所知晓;南山的秋意弥漫在东篱之中。黄花为何没有颜色呢?应该是因为自元嘉以来的诗篇。

注释:

字词注释:

  • 蒙蒙:模糊不清的样子。
  • :这里指的是沉醉于某种状态,可能是对世事的无知或麻木。
  • 东篱:东边的篱笆,这里指秋天的景象。
  • 黄花:指的是菊花,象征着秋天。
  • 元嘉:指的是南朝宋的元嘉年间,诗人这里暗指自古以来的诗风变化。

典故解析:
“元嘉”指的是南朝宋的元嘉年间,这个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诗歌创作期,代表了某种诗风的转变。诗中提到的黄花,暗示了对古典诗词的追溯与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宋瑞,号廷栖,南宋末年抗元名将与诗人。他以忠诚和勇气著称,尤其是在国破之时仍坚守理想,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家动荡不安,文天祥在国破家亡的背景下,用诗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文天祥的《又三绝》以其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人对世事的迷茫与对秋日景象的感慨。首句“世事蒙蒙醉不知”,展现了诗人在历史动荡中对现实的沉醉与麻木,这种情感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无力。接下来的“南山秋意满东篱”,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的美,尤其是在秋天的背景下,南山的意象让人联想到一种苍凉而又深沉的美感。

“黄花何故无颜色”则引出对菊花的思考,菊花作为秋天的象征,应该是金黄的,但诗人却感叹它“无颜色”,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观察,也隐含了对诗歌创作的思考与批评。最后一句“应为元嘉以后诗”,则将整个诗歌的主题上升到历史的高度,表明文学风格的变化与时代的变迁。

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而富有层次,通过对自然与历史的结合,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世事蒙蒙醉不知:表明诗人对世事的麻木与无知,似乎在沉醉于某种状态。
  • 南山秋意满东篱:描绘出南山的秋天之美,营造出一种恬静而又忧伤的氛围。
  • 黄花何故无颜色:质疑菊花的色彩,暗示对传统文化和诗歌的怀疑。
  • 应为元嘉以后诗:将诗歌的变化与历史联系,表明对后代诗歌的批判与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南山的秋意比喻人生的变迁。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黄花与秋天的结合,营造出浓厚的季节感和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世事的感慨与对历史的反思,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传统诗歌的追溯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世事:象征着复杂的人生与历史。
  • 南山:代表了坚韧与安静的力量。
  • 黄花:象征秋天的生命与诗歌的传统。
  • 元嘉:历史转折点,象征诗歌风格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世事蒙蒙醉不知”中“蒙蒙”是什么意思?
    A. 清晰 B. 模糊 C. 明亮

  2. “黄花何故无颜色”中的“黄花”指的是什么?
    A. 玫瑰 B. 菊花 C. 荷花

  3. 文天祥是哪一个朝代的诗人?
    A. 明代 B. 唐代 C. 宋代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秋兴八首》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秋兴八首》与文天祥的《又三绝》在对秋天的描绘上都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但杜甫的诗更加悲壮,而文天祥的诗则更加沉思与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选》
  2. 《文天祥诗文集》
  3.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