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题赠二小男》

时间: 2025-01-11 21:02:56

异乡流落频生子,几许悲欢并在身。

欲并老容羞白发,

每看儿戏忆青春。

未知门户谁堪主,且免琴书别与人。

何幸暮年方有后,举家相对却沾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异乡流落频生子,
几许悲欢并在身。
欲并老容羞白发,
每看儿戏忆青春。
未知门户谁堪主,
且免琴书别与人。
何幸暮年方有后,
举家相对却沾巾。

白话文翻译:

在异乡漂泊,频繁地生下孩子,
生活中的悲欢离合都在我身上。
想要与老人一样掩饰白发的羞愧,
每当看着孩子的嬉戏,便忆起青春。
不知哪个家门能够承载我,
暂时不必与人告别琴书。
幸好到了晚年还有后嗣,
全家团聚时不禁泪流满面。

注释:

  • 流落:漂泊、流浪。
  • 悲欢:悲伤与欢乐。
  • 老容:老人的容貌。
  • 羞白发:对白发的羞愧,感叹岁月流逝。
  • 儿戏:孩子们的嬉戏,象征着青春的纯真与欢乐。
  • 门户:家门,指家族或家庭。
  • 琴书:古代文人所用的乐器和书籍,象征知识与文化。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琴书”象征着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代表着文化与学问的追求。“白发”则常用来象征年老、衰退,常见于古诗文中,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约710-785),字志庵,唐代诗人,生于今山西,后在河南、四川等地游历。他的诗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和人情,常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刘长卿晚年,正值人生的暮年阶段,诗人常常感慨流浪生活带来的孤独与无奈,同时又在孩子们的嬉戏中找到了青春的回忆与慰藉。

诗歌鉴赏:

《戏题赠二小男》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家庭的珍视。诗的开头,诗人以“异乡流落”感叹自己在外漂泊,频繁生子的生活不仅包含了责任,也带来了无尽的悲欢离合,这种复杂的情感在他心中交织,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多变。

接下来,诗人希望能掩饰白发的羞愧,面对年老的自己,内心感到深深的无奈,但又在孩子们的嬉戏中回忆起自己的青春。这种对比极具生活气息,令人感同身受。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对家庭的依赖交织在一起,表达了他对人生归宿的思考,最后以“举家相对却沾巾”结束,流露出对家庭团圆的珍惜与感动。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家庭和流逝时光的深刻思考,具有很强的共鸣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异乡流落频生子:在外地生活,常常有孩子出生,反映了流浪中的责任。
  2. 几许悲欢并在身:生活中的悲欢离合都与我息息相关,体现出诗人的复杂情感。
  3. 欲并老容羞白发:想要掩饰老态和白发的羞愧,表达对衰老的无奈。
  4. 每看儿戏忆青春:看到孩子们的嬉戏,便想起了自己的年轻岁月,形成鲜明对比。
  5. 未知门户谁堪主:不知道将来哪个家庭能够接纳我,表达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6. 且免琴书别与人:暂时不必与人告别,象征着对文化与生活的坚持。
  7. 何幸暮年方有后:感到庆幸的是,到了晚年还有后代相伴。
  8. 举家相对却沾巾:全家团聚时感动得流泪,表现出对家庭的珍视。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白发”与“儿戏”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人生不同阶段的感受。
  • 拟人:将生活中的悲欢与自己相连,赋予情感以生命。
  • 象征:琴书象征文化,白发象征衰老,孩子的嬉戏象征青春。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对家庭的珍视,以及对青春的怀念,情感深厚,触动人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异乡:象征着流浪与孤独。
  • 白发:象征岁月流逝与衰老。
  • 儿戏:象征青春的纯真与快乐。
  • 琴书:象征文化与学问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发”主要象征什么? A. 年轻
    B. 责任
    C. 衰老
    D. 快乐

  2. “每看儿戏忆青春”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怀念? A. 责任
    B. 家庭
    C. 青春
    D. 生活

  3. 诗人感到庆幸的是? A. 有很多朋友
    B. 还有后代相伴
    C. 生活富裕
    D. 在家乡生活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戏题赠二小男》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但前者更侧重于孤独的情感,而后者则强调了家庭与责任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刘长卿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