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故人李均所借古镜恨其未获归府斯人已亡怆然有作》
时间: 2025-01-11 17:50: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故人留镜无归处,今日怀君试暂窥。
岁久岂堪尘自入,夜长应待月相随。
空怜琼树曾临匣,犹见菱花独映池。
所恨平生还不早,如今始挂陇头枝。
白话文翻译:
我的故人留下的古镜没有归处,今天我怀念你,试着暂时去窥视。
岁月久了,怎么能忍受尘埃自入,漫漫长夜应当期待月光相伴。
空自怜惜那琼树曾经临近匣子,如今仍然能见到菱花独自映照池塘。
最恨的是平生未能早早相见,如今才将它挂在陇头的枝上。
注释:
- 故人:指作者的老朋友。
- 镜:古代的铜镜或琉璃镜。
- 无归处:没有归还的地方,表达对故人的怀念。
- 岁久:岁月久远。
- 尘自入:尘埃自然落入,暗示时间的流逝。
- 琼树:美玉般的树,象征美好的记忆。
- 菱花:水中的菱形花,象征清丽的景象。
- 陇头枝:山坡上的树枝,表达对故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约709-785),字彦方,唐代著名诗人,生于今湖南。长卿一生在朝中任职,政务繁忙,但他却以诗歌见长,尤其在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感情方面,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对故人的追忆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愧疚。古镜作为友人的遗物,承载着过去的美好回忆,同时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诗歌鉴赏:
此诗以古镜为引子,深刻揭示了时间的无情与人情的珍贵。第一句“故人留镜无归处”,开篇即引出离别的主题,古镜不仅是友人的遗物,也是对过往情感的寄托。接下来的“岁久岂堪尘自入”,通过尘埃的象征,表现了时间的侵蚀和对美好回忆的珍惜。诗中“夜长应待月相随”,将夜晚与月光相结合,暗示了孤独与期待,既有对友人情感的渴望,也有对光明未来的期盼。
后两联通过意象的叠加,展示了对故人和昔日美好时光的怀念。“空怜琼树曾临匣”和“犹见菱花独映池”,体现了在回忆中依然能看到曾经的美好画面,但这些画面如今已成追忆,增添了悲伤。最后一句“所恨平生还不早”,表达了对相聚时光的惋惜,情感愈加深沉,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故人留镜无归处:故人的古镜没有归还的地方,暗示作者对故人的思念与遗憾。
- 今日怀君试暂窥:今天怀念你,试着短暂地看一看镜子,反映出一种思念的情感。
- 岁久岂堪尘自入:岁月久了,怎能忍受尘埃的侵袭,表现时间的流逝带来的无奈。
- 夜长应待月相随:漫漫长夜期待月光的陪伴,象征着孤独与对友人的渴望。
- 空怜琼树曾临匣:空自怜惜那美丽的树曾在匣子旁,意象中蕴藏着过去的美好。
- 犹见菱花独映池:仍能见到菱花在池子中独自映照,强调孤独的美感。
- 所恨平生还不早:最恨的是生平未能及早相见,流露出深深的遗憾。
- 如今始挂陇头枝:如今才将古镜挂在山坡的树枝上,象征着对故人的怀念与追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古镜比作对友人的怀念,增强情感的深度。
- 拟人:通过“月相随”赋予月亮以情感,体现孤独的期待。
- 对仗:诗句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如“岁久岂堪尘自入,夜长应待月相随”。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古镜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人深切的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惋惜。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映射出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珍贵,传达出对美好回忆的追寻与对未来的渴望。
意象分析:
- 古镜:象征着过去的记忆和对故人的思念。
- 尘埃:代表时间的流逝和对美好回忆的侵蚀。
- 月光:寓意孤独夜晚中的希望与陪伴。
- 琼树与菱花:象征着美好的回忆与情感的纯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景色
B. 对故人的怀念
C. 对人生的感慨 -
“故人留镜无归处”中的“镜”代表什么? A. 现实的镜子
B. 对过去的怀念
C. 物质财富 -
“夜长应待月相随”中“月”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亲密的朋友
B. 期待与孤独
C. 时间的流逝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与思念情感,但其风格更为淡雅,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而刘长卿的《见故人李均所借古镜恨其未获归府斯人已亡怆然有作》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更加浓烈深沉。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的艺术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