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木樨开时雨)》

时间: 2025-01-10 21:57:43

秋杪喜新凉。

烟淡池塘。

团团岩桂作风光。

多少水云萧散意,都付芬芳。

雨逐漏声长。

小院回廊。

枕边清梦几悠扬。

只恐四檐声未断,洗褪幽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木樨开时雨)
作者:曹勋 〔宋代〕
秋杪喜新凉。烟淡池塘。团团岩桂作风光。
多少水云萧散意,都付芬芳。
雨逐漏声长。小院回廊。
枕边清梦几悠扬。只恐四檐声未断,洗褪幽香。

白话文翻译:

在秋末的季节,令人欢喜的新凉气息袭来。池塘的烟雾轻淡,岩石上的桂花竞相争艳,形成了美丽的风光。
然而,多少如水如云的萧散情意,都化作了芬芳的气息。
雨声滴答,漫长而悠扬,回荡在小院的回廊里。
在枕边的清梦中,几许悠扬的旋律在耳边响起。只怕这四周的屋檐声音未断,洗去了那幽香的芬芳。

注释:

  • 秋杪:秋末。
  • 新凉:指新来的凉爽天气。
  • 烟淡:烟雾轻薄。
  • 团团岩桂:指岩石上的桂花,形态团聚。
  • 水云萧散意:比喻心中如水如云般的思绪。
  • 滴漏声:雨水滴落的声音。
  • 小院回廊:小院中的走廊。
  • 幽香:指桂花的香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勋,字仲华,号澹庐,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情感,常常带有淡淡的忧伤和哲思。曹勋的作品在当时受到广泛喜爱,其诗歌常反映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秋末,正值木樨花开之际,雨水滋润了大地,诗人借此契机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充满了对秋季的喜悦,以及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浪淘沙(木樨开时雨)》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秋季的独特感受。开头的“秋杪喜新凉”,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凉爽的秋末季节,给人以舒适的感觉。烟淡的池塘景象,配合桂花的盛开,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清幽的自然环境中。

而“多少水云萧散意,都付芬芳”,则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似乎在表达一种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感慨。这种情感的转折,恰恰是诗歌的灵魂所在,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情绪,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随着诗句的深入,雨声的描绘与小院的清梦交织在一起,营造了一个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氛围。诗的最后两句,诗人担忧四檐的声响会冲淡那幽香,恰如生活中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这不仅是对桂花香气的惋惜,更是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惜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杪喜新凉:秋末的季节,带来了新的凉爽,传达了一种对季节变迁的喜悦。
  2. 烟淡池塘:描绘了池塘的烟雾轻薄,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清新的意境。
  3. 团团岩桂作风光:岩石上的桂花盛开,形成美丽的风光,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4. 多少水云萧散意,都付芬芳:心中如水如云的思绪,最终化作了芬芳,表现了内心情感的细腻与流动。
  5. 雨逐漏声长:雨水滴落的声音长而悠扬,带来一种宁静的氛围。
  6. 小院回廊:小院的回廊,象征着生活的安宁与舒适。
  7. 枕边清梦几悠扬:梦中的旋律悠扬,表明诗人的思考与理想。
  8. 只恐四檐声未断,洗褪幽香:担忧周围的声音会冲淡桂花的香气,表明对美好事物流逝的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如水如云,形象地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
  • 拟人:雨声被赋予了“长”的特性,使其更具生命感。
  • 对仗:如“回廊”与“悠扬”,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季的自然风光,表达了对生命、情感和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对生活变化的敏感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成熟与衰退,代表生命的循环。
  • 桂花:象征着纯洁、芳香,代表着美好与幸福。
  • 雨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清梦:象征着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秋杪”指的是哪个季节?

    • A. 春末
    • B. 夏末
    • C. 秋末
    • D. 冬末
  2. “团团岩桂”中的“岩桂”指的是什么花?

    • A. 桃花
    • B. 桂花
    • C. 菊花
    • D. 荷花
  3. 诗中担心的是什么?

    • A. 雨水会停
    • B. 桂花的香气会消失
    • C. 秋天会过去
    • D. 梦会醒来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月下独酌》(李白)——描绘月夜的孤独与美好。

诗词对比

  •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与《浪淘沙(木樨开时雨)》都表现了对秋季的感受,但前者更多地反映了孤独与思乡的情感,而后者则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哲思。

参考资料:

  • 《宋代词人研究》——分析宋代词人的生平与作品。
  • 《古诗词鉴赏》——提供古典诗词的鉴赏要点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