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寒洒背入帘霜,
凤胫灯清照洞房。
蜀纸麝煤沾笔兴,
越瓯犀液发茶香。
风飘乱点更筹转,
拍送繁弦曲破长。
散客出门斜月在,
两眉愁思问横塘。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寒意悄然透过帘子洒在身后,
凤胫灯光清亮地照亮了洞房。
用蜀地的纸和麝香墨沾染了写字的兴致,
越地的瓯杯里犀牛角液体散发出茶香。
微风吹动,点滴的雨水与乐器的旋律交织,
拍打着乐器的细弦曲调,仿佛打破了长空。
散客们在斜月的映照下离开,
我眉头紧锁,愁思满怀,向横塘问询。
注释
- 洒背:洒在背上,形容寒意的侵袭。
- 凤胫灯:一种形状像凤腿的灯具,形象生动。
- 蜀纸:指四川产的纸,质地优良。
- 麝煤:一种高档墨,含有麝香成分。
- 越瓯:指越地(今浙江)出产的茶具。
- 犀液:指犀牛角磨成的液体,古代用于泡茶。
- 两眉愁思:眉头紧皱,显示出内心的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偓,字仲明,号景岑,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常融入生活情趣和乡土风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秋季,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以及人际关系的思考,反映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
诗歌鉴赏
《横塘》是一首描绘秋日情景与人情世故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开头几句描述了霜冷的秋天,结合了“凤胫灯”和“洞房”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接着,蜀纸和麝煤的出现,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书写的热爱,也暗示了文化的交融与传承。而“越瓯犀液发茶香”则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进一步深化,香气四溢的茶文化在此刻成为了温暖的象征。
最后几句转向诗人的内心感受,月光斜照,散客离去,映衬出一种孤独与思索。诗人通过“愁思问横塘”的方式,表露了对人际关系与情感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也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展现了韩偓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寒洒背入帘霜:秋天的寒冷透过窗帘,感觉到一丝霜意,营造出寒冷的氛围。
- 凤胫灯清照洞房:灯光明亮,照亮了温馨的房间,暗示着温暖和宁静。
- 蜀纸麝煤沾笔兴:诗人沉浸在书写的乐趣中,蜀纸和麝煤的结合体现了文化的底蕴。
- 越瓯犀液发茶香:优雅的茶具与香气,映射出一种生活的雅致。
- 风飘乱点更筹转:轻风中雨滴与乐器的旋律交汇,暗示生活中的变动。
- 拍送繁弦曲破长:乐声打破了长久的沉寂,象征着人际关系的变化。
- 散客出门斜月在:月光照耀下,散客离去,带来一种孤独感。
- 两眉愁思问横塘:愁眉深锁,思绪万千,向横塘发问,表达内心的困惑与忧伤。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凤胫灯”)、拟人(如“风飘乱点”)和对仗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与人际交往的细节,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人情的感悟,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寒:象征着孤独与思考。
- 凤胫灯:代表着温暖与宁静的生活环境。
- 蜀纸麝煤: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书写的乐趣。
- 越瓯犀液:代表着生活中的雅致与闲适。
- 斜月: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横塘:暗示着诗人内心的迷茫与追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横塘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韩偓
C. 杜甫
D. 白居易 -
“凤胫灯”中的“凤”指的是? A. 鳥類
B. 形状
C. 香气
D. 颜色 -
诗中提到的“蜀纸麝煤”主要表达了什么? A. 书写的乐趣
B. 书法的技巧
C. 文化的交流
D. 写作的困难
答案: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韩偓的《横塘》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均描绘了秋天的孤寂与思念,但韩偓更侧重于生活的细腻感受,杜甫则着重于家国情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