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蹙青山江北岸,云含黑雨日西边。舟人偶语忧风色,行客无聊罢昼眠。争似槐花九衢里,马蹄安稳慢垂鞭。
白话文翻译:
江边的浪花拍打着青山,隐约的云层中藏着乌云,太阳已经落向西边。船上的人偶尔低声谈论着风的情况,行路的人无所事事,干脆在白天小憩。比不上那九衢街上的槐花,马蹄声稳稳,慢慢垂下鞭子。
注释:
- 浪蹙:浪花翻腾,形容水波涌动的样子。
- 青山:青色的山,通常指自然风景中的山。
- 云含黑雨:云层中带着黑色雨云,形容将要下雨的天气。
- 舟人:船上的人,指在船上工作或旅行的人。
- 偶语:偶尔交谈。
- 忧风色:担心风的情况。
- 行客:旅途中经过的人。
- 罢昼眠:停止白天的睡眠,表示无所事事。
- 争似:不如,比较之下。
- 槐花:槐树的花,常用来形容美丽的景象。
- 九衢里:指城市中的繁华地带。
- 马蹄安稳慢垂鞭:马蹄声稳健,鞭子慢慢下垂,形容悠闲的行驶状态。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江边的景象和生活状态,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与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偓是唐代诗人,字景仁,号太和,生于公元前772年,卒于849年。他以诗名成名,尤以五律和七律见长,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风光。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船行江上,写诗人对江边景象的感受,反映了他在旅途中的闲情逸致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江行》是韩偓在旅途中所作的一首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活态度的诗。诗中通过对江水、青山、云雨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江边画卷。首联“浪蹙青山江北岸,云含黑雨日西边”通过动静结合,描绘出江边的波涛与远方的雨云,突显出自然的变化与气候的阴郁,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其次,舟人和行客的描写则反映了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的情感状态。“舟人偶语忧风色,行客无聊罢昼眠”,舟上的人因天气忧虑,行客则因无所事事而小憩,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最后两句“争似槐花九衢里,马蹄安稳慢垂鞭”则引入了对比,槐花的美丽与城市的繁华形成鲜明对照,表现出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抒发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情景交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反映了人们的情感和生活状态,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浪蹙青山江北岸”:描绘出江水拍打岸边青山的景象,给人以动感和清新之感。
- “云含黑雨日西边”:描绘出阴沉的天气,暗示即将来临的风雨。
- “舟人偶语忧风色”:舟上的人因天气变化而心生忧虑,表现出对自然的敏感。
- “行客无聊罢昼眠”:行客因无所事事而选择小憩,表现出一份惆怅和无奈。
- “争似槐花九衢里”:表达了对繁华都市生活的向往,槐花象征着美好与安逸。
- “马蹄安稳慢垂鞭”:描绘出马行稳重的状态,象征着生活的安稳与惬意。
-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相互呼应,形成和谐的对比。
- 比喻:通过自然现象映射人的内心感受。
- 拟人:将舟人和行客的情感赋予自然景象,使画面更为生动。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江边的景象与人们的情感,表达了对自然的感受、对旅途的思考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情感。
意象分析:
- 浪: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青山:稳重与宁静的象征。
- 云与雨:象征着变化与不确定性。
- 舟人:旅途中的孤独者。
- 行客:无所事事的生活状态,反映人生的无奈。
- 槐花:美好的生活愿景,象征着人们对安逸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浪蹙青山”描绘的是哪种景象? A. 宁静的山水
B. 鲜花盛开的草地
C. 风雨交加的海洋 -
“舟人偶语忧风色”中的“忧”字表达什么情感? A. 开心
B. 忧虑
C. 愤怒 -
最后两句与前面的内容形成了怎样的对比? A. 安稳与动荡
B. 宁静与喧嚣
C. 轻松与繁重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描绘自然景象,但更强调个人的沉重与悲伤。
- 李白《早发白帝城》:表现出对清晨的美好向往,情感更为豪放。
- 孟浩然《春晓》:展现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与《江行》的宁静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以上内容为《江行》的详细分析以及相关学习资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唐代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