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遣兴》
时间: 2025-05-14 06:26: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村居遣兴
陆游 〔宋代〕
野堂疏豁近江皋,
喜见南山秋气高。
野外渐寒群木脱,
草根薄暮百虫号。
筑陂浚畎更相勉,
伐荻劙桑敢爱劳。
亦念耄荒当自佚,
欲将世业付儿曹。
白话文翻译:
在开阔的野堂旁,靠近江边,
我高兴地看到南山的秋气正浓。
野外渐渐变冷,群树开始落叶,
草根在薄暮时分,百虫齐声哀号。
我们在筑堤浚田,互相鼓励,
伐荻和劈桑,甘愿辛劳。
我也想到年老时应当自得其乐,
想将我的家业交给儿子们继承。
注释:
- 野堂:指的是乡村的亭子或小屋。
- 江皋:江边的坡地。
- 南山:指的是南方的高山,象征丰收的季节。
- 渐寒:天气逐渐变冷。
- 群木脱:树木开始落叶。
- 筑陂:筑堤坝。
- 伐荻:砍荻,荻是一种植物。
- 劙桑:劈桑,桑树的砍伐。
- 耄荒:年老时,指年纪大了。
- 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或家业。
- 儿曹:指儿子们。
典故解析:
本诗虽不直接引用典故,但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观察以及对家庭传承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人生与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者,他的诗歌以表达爱国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而闻名。
创作背景: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国家动荡、战乱频繁。他的诗常表现对家国的关怀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这首《村居遣兴》展现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诗歌鉴赏:
《村居遣兴》是一首描写乡村秋景的诗,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诗的开头描绘秋天的气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欣赏与热爱;接着通过描写秋天的寒意和虫鸣,突显了自然界的变化与生命的流逝。后半部分,诗人提到辛勤劳作,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的责任感。最后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思考与期盼,表达了对后代的寄托与希望,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珍视与对家庭传承的思考,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与自然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野堂疏豁近江皋:描绘了作者所处的环境,开阔的野堂在江边,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喜见南山秋气高:表达了诗人欣喜地看到南方的高山在秋天的气息中显得更加苍翠。
- 野外渐寒群木脱:描绘了秋天渐渐寒冷,群树开始落叶的情景。
- 草根薄暮百虫号:在薄暮时分,草根间的昆虫齐声鸣叫,渲染了秋天的气氛。
- 筑陂浚畎更相勉:描述了农人们在辛勤劳作,相互鼓励的场面。
- 伐荻劙桑敢爱劳:强调了对劳动的热爱,表现出勤奋的精神。
- 亦念耄荒当自佚:反思年老时应当享受生活,体现一种从容态度。
- 欲将世业付儿曹:表达了将家业传承给后代的愿望,展现了对未来的期待。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如“百虫号”赋予虫鸣以人的情感,使得自然更具生动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乡村生活为主题,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劳动的尊重和对家庭传承的思考,蕴含着浓厚的人生哲理与情感。
意象分析:
- 自然意象:南山、秋气、群木、虫鸣等,反映了变迁的自然景象。
- 劳动意象:筑陂、伐荻、劙桑,展现了农人勤劳的精神。
- 家庭意象:世业、儿曹,体现了对家庭传承的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南山”的气息是什么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筑陂浚畎”中的“畎”指的是什么?
- A. 山
- B. 田地
- C. 河流
- D. 房屋
-
诗中提到的“百虫号”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乐
- B. 悲伤
- C. 寂静
- D. 纷乱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归园田居》 陶渊明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本诗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但李白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抒怀,而陆游则强调了乡土的情感和家业的传承。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诗三百首》
- 相关古诗词研究书籍
以上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村居遣兴》这首诗的深刻内涵和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