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都冬日会诸同年宴郑家林亭(得先字)》
时间: 2025-01-27 04:13: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盛时陪上第,暇日会群贤。
桂折因同树,莺迁各异年。
宾阶纷组佩,妓席俨花钿。
促膝齐荣贱,差肩次后先。
助歌林下水,销酒雪中天。
他日升沉者,无忘共此筵。
白话文翻译
在繁华的时期参加科举,悠闲的日子与众多贤士相聚。
折取桂花是因为同一棵树,黄莺迁徙却因年份不同。
宾客的台阶上挂满了华美的佩饰,歌妓的席位上则装饰着精美的花钿。
大家促膝而坐,分享荣华与贫贱,肩并肩地坐得紧凑。
在林下的水边助兴歌唱,酒在雪天中消磨时光。
未来的日子升沉变幻,但愿不要忘记这次宴会的欢聚。
注释
字词注释
- 盛时:繁华的时期。
- 陪上第:参加科举,获得名次。
- 桂折:折取桂花。
- 莺迁:黄莺迁徙。
- 宾阶:宾客的台阶。
- 组佩、花钿:分别是装饰品和头饰。
- 促膝:指相互靠近坐着。
- 齐荣贱:共同分享荣华与贫贱。
- 助歌:助兴歌唱。
- 销酒:消磨酒意。
- 升沉者:指未来的起伏变化。
典故解析
- “桂”象征着高洁与美好,常用以比喻士人志向。
- “莺迁”暗示生命的流转和时间的流逝。
- “促膝”体现了朋友间的亲密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而著称。白居易的诗风格多样,既有对生活的细腻描写,也有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东都冬日会诸同年宴郑家林亭》创作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与朋友聚会的情景,表现了人际关系中的温暖与欢乐,传达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本诗描绘了一个冬日宴会的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聚会的热闹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表现得淋漓尽致。开头两句“盛时陪上第,暇日会群贤”,展现了诗人与友人聚会的背景,一方面强调了历史的辉煌,另一方面则突出了闲适的气氛。
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宴会的氛围。桂花象征着高洁的品德,而黄莺的迁徙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宾客们相聚一堂,佩饰华美,歌妓的装扮也让宴会更加生动。这些细节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温馨的社交场景。
最后,诗人通过“他日升沉者,无忘共此筵”表达了对未来的思考,尽管未来充满变数,但珍贵的友谊与欢乐的时光将永远铭刻在心。整首诗通过对宴会的生动描绘,传达了友谊与人生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盛时陪上第”:在繁华的时代,参加科举,获得名次。
- “暇日会群贤”:在悠闲的日子里,与众多贤士相聚。
- “桂折因同树”:折取桂花,因为是同一棵树的花。
- “莺迁各异年”:黄莺迁徙,却是因为不同的年份。
- “宾阶纷组佩”:宾客的台阶上佩饰繁多。
- “妓席俨花钿”:歌妓的席位上装饰着花钿,显得庄重。
- “促膝齐荣贱”:大家促膝而坐,分享荣华与贫贱。
- “差肩次后先”:肩并肩地坐得紧凑,体现亲密。
- “助歌林下水”:在林间水边助兴歌唱。
- “销酒雪中天”:在雪天中消磨酒意。
- “他日升沉者”:未来的日子升沉变幻。
- “无忘共此筵”:希望未来不要忘记这次宴会的欢聚。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荣贱”与“前后”,形成平衡的对称结构。
- 比喻:如“桂折”暗喻高洁的品德。
- 拟人:如“莺迁”,赋予自然界的生物以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冬日宴会的欢聚场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强调了即使在未来的波折中,也要铭记当下的美好时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象征高洁与美德,常与士人志向相联系。
- 莺:象征春天与生命的活力,强调时间的流逝。
- 宾阶与妓席:反映了社交场合的热闹和繁华。
- 雪:象征纯洁与时间的流逝,营造了冷清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桂”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高洁
C. 权力
答案:B -
诗人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不忘什么?
A. 友谊与欢聚
B. 荣华富贵
C. 科举考试
答案:A -
“促膝齐荣贱”中的“促膝”指什么?
A. 远离
B. 靠近
C. 分开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描绘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展现孤独与自我反思。
- 杜甫《春望》:表现战乱中的忧国忧民之情,与白居易的生活感受形成对比。
诗词对比
- 白居易与李白在描绘聚会时的风格截然不同,白居易注重温馨的社交氛围,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的孤独感受。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白居易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