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中寄登封令 邵雍 〔宋代〕
初离县日谋经宿,既到山中未忍回。 公宇若无民事决,愿携茶器上山来。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刚离开县城时计划在外过夜,但到了山中却舍不得回去。如果官府没有民事需要决断,我愿意带着茶具上山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初离县日: 刚离开县城的那天。
- 谋经宿: 计划在外过夜。
- 既到山中: 已经到了山中。
- 未忍回: 舍不得回去。
- 公宇: 官府。
- 若无民事决: 如果没有民事需要决断。
- 愿携茶器: 愿意带着茶具。
- 上山来: 上山来。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述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府事务的逃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安乐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自然山水之美,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此诗反映了诗人对山中宁静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官府事务的厌倦。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离开官府,进入山中隐居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府事务的逃避。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而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向往。首句“初离县日谋经宿”,表明诗人原本计划在外过夜,但“既到山中未忍回”,则透露出他对山中宁静生活的深深留恋。后两句“公宇若无民事决,愿携茶器上山来”,更是直接表达了他对官府事务的厌倦,以及对山中隐居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初离县日谋经宿”,诗人原本计划在外过夜,但到了山中却改变了主意。
- 次句“既到山中未忍回”,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留恋。
- 第三句“公宇若无民事决”,诗人希望官府没有事务需要处理,这样他就可以安心隐居。
- 末句“愿携茶器上山来”,诗人愿意带着茶具上山,享受山中的宁静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 “初离县日”与“既到山中”,“谋经宿”与“未忍回”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比喻: “公宇若无民事决”,将官府事务比喻为束缚,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诗人对山中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府事务的逃避。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诗人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中: 象征宁静和自由。
- 茶器: 象征隐居生活的闲适和雅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愿望? A. 留在山中 B. 回到官府 C. 带着茶具上山 D. 处理民事 答案: A
-
诗中的“公宇”指的是什么? A. 山中的小屋 B. 官府 C. 茶馆 D. 寺庙 答案: B
-
诗中的“茶器”象征什么? A. 隐居生活的闲适 B. 官府事务 C. 山中的宁静 D. 诗人的孤独 答案: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诗人对山中隐居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邵雍的《山中寄登封令》: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山中隐居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多地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色,而邵雍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官府事务的逃避。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王维诗集》:收录了王维的多首诗作,可以与邵雍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