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碧树已调芳草歇》
时间: 2025-01-27 03:50: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碧树已调芳草歇
作者: 沈祖棻 〔现代〕
碧树已调芳草歇。
过了清秋,帘幕多风雪。
昨夜带罗犹未结,
梦醒又是关山别。
记取团圞天上月。
常似连环,莫便翻成玦。
绣被馀香终不灭,
相思留待归时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秋冬季节的情景,青碧的树木已经和芳香的草木一起休息了。清秋已过,窗帘后面多了风雪的气息。昨夜我还没有解开的罗带,梦醒时又是与关山的别离。记得那团圆的明月在天上,常常像连环一样美好,却又不要翻成断环。绣被上残留的香气终究不会消散,相思的情感留待归来时再诉说。
注释:
- 碧树:青翠的树木,象征生机。
- 芳草:香气扑鼻的草,代表美好与生机。
- 清秋:指清澈的秋天,寓意凉爽和宁静。
- 帘幕:窗帘,暗示内心的隐秘与情感的遮蔽。
- 带罗:指细致的罗带,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关山别:指远离故乡或爱人的分离之苦。
- 团圞:指团圆的月亮,象征思念与期盼。
- 连环:比喻美好的事物相连,象征和谐。
- 玦:形状扭曲的东西,象征分离与破碎。
- 绣被:绣有花样的被子,象征温暖与爱情的余温。
- 相思:思念之情,诗中表达了对爱人的深切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祖棻(1892-1973),字念庵,号南山,江苏无锡人,是现代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他的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语言清丽,情感真挚,常引人共鸣。
创作背景:
《蝶恋花·碧树已调芳草歇》创作于20世纪初,正值新文化运动时期,沈祖棻在此背景下,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审美观念,以特有的细腻笔触表达对爱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作者对秋冬季节的细腻感受。开篇的“碧树已调芳草歇”一句,既表达了自然的变化,又暗示了内心的沉寂。随着季节的推移,帘幕后的风雪让人感受到寒冷与孤独,仿佛是一种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惋惜。
“昨夜带罗犹未结”一句,诗人用细腻的意象表达了梦境与现实的交错,梦醒后的失落感让人更加体会到与爱人之间的距离。接着提到“团圞天上月”,不仅是对团圆的向往,也象征着对美好关系的期待与憧憬。
整首词通过对比手法,将团圆与离别、温暖与寒冷、香气与孤寂等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深邃的思念。最后一句“相思留待归时说”更是将全词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未来重逢的期盼和对爱人深深的牵挂。沈祖棻用简洁而富有情感的语言,展现了复杂而真实的内心世界,使整首词具有了深刻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碧树已调芳草歇:青翠的树木与香草已经停止生长,暗示生命的循环与季节的变化。
- 过了清秋,帘幕多风雪:清秋已过,寒风和雪花从窗帘外侵入,强调了孤独与冷清。
- 昨夜带罗犹未结:昨晚的罗带还未解开,暗示着未了的情感与梦境的遗留。
- 梦醒又是关山别:梦醒时分,又是与关山的分别,表明心中的无奈与思念。
- 记取团圞天上月:记得那团圆的明月,象征着美好的愿景与期盼。
- 常似连环,莫便翻成玦:心中常有美好的事物相连,切勿让其变成断裂的悲伤。
- 绣被馀香终不灭:绣被上残留的香气不会消散,象征着爱情的余温与不灭。
- 相思留待归时说:思念的情感留待重逢时再诉说,表达对未来重聚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团圞天上月”比喻团圆的美好。
- 对仗:如“常似连环,莫便翻成玦”,前后对比。
- 拟人:如“绣被馀香终不灭”,将香气赋予生命,表现情感的持久。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交互,表达了对爱人深切的思念与期待。沈祖棻以细腻的笔触,展示了对温暖关系的珍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人们在面对生命变迁时的脆弱与坚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树:代表生命力与自然的美。
- 芳草:象征美好与青春。
- 清秋:象征时光的流逝。
- 风雪:代表孤独与寒冷。
- 月亮:象征团圆与思念。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层次,也为情感的表达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 A. 春天的美好
- B. 对爱人的思念
- C. 对自然的赞美
- D. 对历史的反思
-
填空题:诗中提到“绣被馀香终不灭”,这句话表达了对____的思念。
-
判断题: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沈祖棻。(对/错)
答案:
- B
- 爱情
- 错(作者是现代诗人沈祖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
诗词对比:
- 《如梦令》与《蝶恋花》均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但《如梦令》更侧重于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而《蝶恋花》则融合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出更为丰富的情感层次。
参考资料:
- 《现代诗词鉴赏》
- 《沈祖棻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