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遇而不悟》

时间: 2025-02-04 15:41:37

遇而不悟。

可惜惺惺逐欲去。

目下蹉跎。

教我如今怎奈何。

他时若到。

悔晚投玄亲妙道。

早早回修。

免向三涂六道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遇而不悟
作者: 谭处端 〔元代〕

遇而不悟。可惜惺惺逐欲去。
目下蹉跎。教我如今怎奈何。
他时若到。悔晚投玄亲妙道。
早早回修。免向三涂六道游。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困惑。虽有缘相遇,却未能领悟真理,令人遗憾。眼下的时光在虚度中流逝,让我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倘若有朝一日明白了道理,后悔当初未能早早追随玄妙的教导。希望能早日回归正道,避免在三涂六道中轮回漂流。

注释:

  • 逐欲:追逐欲望。
  • 蹉跎:形容时间的流逝与虚度。
  • 悔晚:后悔来得太晚。
  • 投玄:投身于玄妙的道理。
  • 三涂六道:指佛教中轮回的六道,即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谭处端(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哲理性的诗作著称。他的作品多涉及人生哲学,表达对生命和宇宙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浮躁之时,作者在这样的背景下,感受到人生的困惑与无奈,故而写下此作,寄托对修道与明理的渴望。

诗歌鉴赏:

《减字木兰花·遇而不悟》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词作,作者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迷惘的感慨。全词的情感贯穿着一种对生命意义的反思。开头的“遇而不悟”便是对人生际遇的自省,面对相遇的机缘却未能领悟其真谛,令人感到遗憾。接下来的“目下蹉跎”,则道出了时间流逝、人生虚度的苦闷,显示出一种无奈与焦虑。

“他时若到”所传达的期待与希望,暗示着作者对未来的憧憬,他期盼能够在某一天领悟到生命的真谛,避免后悔与迷失。“悔晚投玄亲妙道”则是对修道的呼唤,表达了对智慧与真理的渴望。最后一句“免向三涂六道游”,更是将诗意推向高峰,强调了修道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早日觉悟,避免在轮回中沉沦。

整首诗以其清晰的结构和富有哲理的内容,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与追寻,读来不仅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情感,还引发对自我与人生的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遇而不悟:相遇却未能领悟,反映出一种遗憾。
  • 可惜惺惺逐欲去:惺惺相惜,却因欲望而离去,暗示人性中的贪欲。
  • 目下蹉跎:当前的时光在虚度,表现出时间的无情。
  • 教我如今怎奈何:面对现状的无奈,表现出困惑与焦虑。
  • 他时若到:若未来有机会。
  • 悔晚投玄亲妙道:后悔未能早早追随真理。
  • 早早回修:希望能早日回归正道,修行自我。
  • 免向三涂六道游:希望避免在轮回中沉沦。

修辞手法:

  • 对偶:如“悔晚投玄亲妙道”与“早早回修”形成对比,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 隐喻:将人生比作游历,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及其意义的思考,呼唤人们珍惜时间,追寻智慧,避免迷失在欲望与轮回的苦海中。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惺惺:象征志同道合的人。
  • 蹉跎: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虚度。
  • 玄妙道:象征真理与智慧。

以上意象通过其文化内涵,传达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遇而不悟”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遇见而快乐
    • B. 遇见而感到遗憾
    • C. 遇见而无所谓
    • D. 遇见而生气
  2. “三涂六道”指的是什么?

    • A. 生活的艰辛
    • B. 佛教中的轮回
    • C. 人生的道路
    • D. 修道的方式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可以将《减字木兰花·遇而不悟》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前者强调对人生意义的反思,后者则表现出一种豪放与洒脱。两者在表达方式上各具特色,反映出不同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解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