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泽王河口》

时间: 2025-01-24 05:05:24

远水路已别,古汊未穷源。

定知前山雨,瀑泳至且浑。

暗生秋草下,稍复夏潦痕。

更去待月上,犹应可到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入泽王河口
梅尧臣

远水路已别,古汊未穷源。
定知前山雨,瀑泳至且浑。
暗生秋草下,稍复夏潦痕。
更去待月上,犹应可到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条远离的水路,虽然已经与它分别,但古老的水道依然没有穷尽它的源头。相信前山上一定下了雨,瀑布流淌,水面也因此变得浑浊。在阴暗的地方,秋草悄然生长,水面上还残留着夏季的水痕。再往前走,等到月亮升起的时候,想必也能到达那扇门前。

注释:

  • 远水:远处的水流。
  • 古汊:古老的水道或河道。
  • 定知:肯定知道,推测。
  • 前山雨:指前面的山上已经下过雨。
  • 瀑泳:形容瀑布水流的样子。
  • 暗生秋草:在阴暗的地方,秋天的草悄然生长。
  • 夏潦痕:夏天的水痕,指夏季的水位留下的痕迹。
  • 月上:月亮升起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廷秀,号青溪,宋代著名诗人。他是初期宋诗的代表之一,倡导“诗以言志”,强调诗歌的自然与真情,风格清新而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梅尧臣的晚年时期,正值南宋初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局的思考。

诗歌鉴赏:

《入泽王河口》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诗中通过对水流、山雨、草色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思考。诗的开头“远水路已别,古汊未穷源”,以水作为引子,表现出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思索。接下来的“定知前山雨,瀑泳至且浑”,则展现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景象,前山的雨水不断汇聚,瀑布的水流也因此变得浑浊。诗人在描写自然的同时,暗含着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暗生秋草下,稍复夏潦痕”一句,描绘了秋天草木的生长与夏天水痕的对比,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轮回。最后一句“更去待月上,犹应可到门”,更是将诗人渴望追求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在期待与自然的更深交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受,既有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也有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远水路已别:这句表达了诗人已经与远方的水路分别,暗示着一种离别的情绪。
  2. 古汊未穷源:古老的水道依然没有尽头,象征着追寻的永恒。
  3. 定知前山雨:诗人推测前山一定下过雨,表现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
  4. 瀑泳至且浑:形象地描绘出雨水汇聚成瀑布,水流变得浑浊。
  5. 暗生秋草下:秋天的草在阴暗处悄然生长,传达了生命的韧性。
  6. 稍复夏潦痕:夏天遗留下来的水痕,体现出时光的流逝。
  7. 更去待月上:继续前行,期待月亮升起的时刻,暗示着希望。
  8. 犹应可到门:相信能到达那扇门,象征着对未来的期待与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用“远水”“古汊”比喻人生的旅途与追寻。
  • 拟人:秋草在“暗生”,让自然景象更具生命力。
  • 对仗:每句之间有对仗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淡然与宁静的心态。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流动与变化,也代表着人生的旅途。
  • :象征着稳重与坚定,承载着自然的力量。
  • :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生机。
  • :象征着希望与梦想,寄托着诗人的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远水路已别”意指什么?

    • A. 与远方的水路相连
    • B. 与远方的水路分别
    • C. 远方的水路已经消失
  2. “更去待月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于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生活的失望
  3. 诗中的“暗生秋草下”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秋天的草在阴暗处生长
    • B. 夏天草木繁盛
    • C. 冬天的雪覆盖草地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梅尧臣与杜甫的诗作都对自然景色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但梅尧臣的诗更侧重于内心情感的流露,而杜甫则常常蕴含着对社会的关注与历史的思考。不同的情感基调使得两位诗人在同一题材上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梅尧臣诗集》
  • 《古诗十九首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