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感》

时间: 2025-04-28 03:34:25

柳花衮雪春冥冥,溪风一夜吹为萍。

萍随风去渺流水,人生无根亦如此。

故山入梦草芊芊,半窗疏雨寒食天。

晓来白发稀可数,多少朱颜化黄土。

高原冉冉青烟斜,麦饭洒松能几家。

子规叫残金粟暮,茧纸兰亭已飞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柳花衮雪春冥冥,溪风一夜吹为萍。
萍随风去渺流水,人生无根亦如此。
故山入梦草芊芊,半窗疏雨寒食天。
晓来白发稀可数,多少朱颜化黄土。
高原冉冉青烟斜,麦饭洒松能几家。
子规叫残金粟暮,茧纸兰亭已飞去。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柳花如同雪一般纷纷扬扬,溪边的风一夜之间将浮萍吹得满天飞舞。浮萍随着风漂流在无边的流水中,人生就像这无根的浮萍一样。故乡的山水在梦中悠悠浮现,窗外稀疏的雨点在寒食节的早晨轻轻落下。清晨醒来,白发已经稀少得可数,曾经的青春面容如今已化为黄土。高原上青烟袅袅,稻米饭洒落在松树旁的家中能有几户人家。子规鸟在黄昏叫声凄凉,兰亭的纸鸢早已飞走。

注释:

  • 柳花:春天柳树的花,象征春意。
  • 衮雪:形容柳花如雪般纷纷扬扬。
  • :浮萍,一种水生植物,象征无根的漂泊。
  • 寒食天:寒食节,古代节日,纪念介子推。
  • 朱颜:红润的面容,象征青春。
  • 金粟:指稻谷或粮食,子规是杜鹃鸟,常被视为哀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林景熙,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因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受到后人喜爱。林景熙的诗作常以自然景观、人生哲理为主题,反映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晚年,经历了人生的沉浮与变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悟。

诗歌鉴赏:

《青感》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感伤的诗,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开篇以“柳花衮雪春冥冥”描绘春日的美景,柳花飘舞如雪,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清新的氛围。然而,随即转向“萍随风去渺流水”,浮萍的漂流象征着人生的无根,暗示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孤独与漂泊。

接下来的“故山入梦草芊芊”则展现了对故乡的深情眷恋。梦中的故乡草木繁茂,与现实中的白发早已稀少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到时光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诗人用“多少朱颜化黄土”表达了青春的逝去与生命的脆弱,令人不禁感伤。

整首诗意象丰富,情感深邃,字句间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索,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对岁月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柳花衮雪春冥冥:春天的柳花如同纷飞的雪,暗示生机盎然的春天。
  • 溪风一夜吹为萍:溪边的风将浮萍吹散,象征漂泊与无根。
  • 萍随风去渺流水:浮萍随风漂流,喻示人生的无根与随意。
  • 人生无根亦如此:人生如浮萍,缺乏稳定与根基。
  • 故山入梦草芊芊:故乡的山水在梦中浮现,暗示对故乡的思念。
  • 半窗疏雨寒食天:窗外稀疏的雨点在寒食节的早晨,营造了清冷的氛围。
  • 晓来白发稀可数:清晨醒来,白发已经稀少,反映了时间的流逝。
  • 多少朱颜化黄土:青春面容已化为黄土,感叹生命的短暂。
  • 高原冉冉青烟斜:高原上青烟袅袅,描绘宁静的乡村生活。
  • 麦饭洒松能几家:稻米洒落在松树旁的家中,暗指生活的艰辛与稀少。
  • 子规叫残金粟暮:子规鸟的哀鸣,增添了凄凉的氛围。
  • 茧纸兰亭已飞去:兰亭的纸鸢早已飞走,象征青春的逝去与追忆的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柳花衮雪”比喻春天的生机。
  • 对仗:如“晓来白发稀可数,多少朱颜化黄土”,对比年轻与衰老。
  • 拟人:子规鸟的叫声让人感受到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漂泊,表达了对故乡与青春的怀念,反映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柳花:春天的象征,代表生命的希望。
  • 浮萍:象征无根的漂泊与孤独。
  • 故乡:对家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 白发:代表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青烟:自然的宁静与乡村的生活气息。
  • 子规:哀鸣与对逝去青春的叹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柳花衮雪”的比喻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春天的美丽
    • B. 冬天的寒冷
    • C. 夏天的热情
    • D. 秋天的凋零
  2. “人生无根亦如此”中的“无根”指的是什么?

    • A. 生命的脆弱
    • B. 家庭的背景
    • C. 个人的选择
    • D. 社会的认同
  3. 诗中“多少朱颜化黄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青春的珍惜
    • B. 对生命的叹息
    • C. 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与李白的作品均涉及对人生的思考与自然的描绘,但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命运的感慨,而李白则倾向于洒脱与豪放。林景熙的《青感》则融合了两者的情感,既有对故乡的思念,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的古典诗词解析书籍与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