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朴山人归新罗》

时间: 2025-01-11 17:11:48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云山过海半,乡树入舟中。

波定遥天出,沙平远岸穷。

离心寄何处,目断曙霞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朴山人归新罗
作者: 马戴 〔唐代〕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云山过海半,乡树入舟中。
波定遥天出,沙平远岸穷。
离心寄何处,目断曙霞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场景,诗人寄情于远行的友人。开头两句表达了无尽的航程和对风的信任,接着描绘了途中的云山与故乡的树影,波平沙静的景象让人感到远方的宁静。最后,诗人感慨离别的情绪,展现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注释:

  • 浩渺:广阔无边,形容海洋的辽阔。
  • 行无极:行程无尽,形容航行的漫长。
  • 扬帆:放开船帆,开始航行。
  • 信风:依靠风力,指航船依靠风帆前进。
  • 云山:指远方的云雾笼罩的山峦。
  • 乡树:故乡的树木,寄托思乡之情。
  • 波定:波浪平静,形容海面安宁。
  • 离心:离别之情,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

典故解析:

“新罗”是指古代朝鲜半岛的一个国家,诗中提到的“朴山人”可能是指一位归国的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马戴,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写于马戴友人返回新罗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及对远行的感慨,反映出唐代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诗歌鉴赏:

《送朴山人归新罗》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送别诗,诗中通过对浩瀚海洋和远方景物的描绘,传递出一种辽阔而又孤独的情感。开头“浩渺行无极”便营造出一种深邃无边的航行意象,表达了出门在外的人面临未知的无奈与渺小。接下来的“扬帆但信风”更是传达了一种对自然力量的依赖与信任,仿佛在告诉我们,尽管前路未知,但只要心中有信念,就能顺风而行。

诗中“云山过海半,乡树入舟中”描绘了海上航行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波平沙静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美好,但“离心寄何处”则揭示了离别的忧伤,显示出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壮阔的自然景观,又有细腻的内心感受,使得这一送别场景格外动人。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浩渺行无极”:描绘出广阔的海洋,无尽的旅程。
    • “扬帆但信风”:依靠风力前行,表现出对自然的信任。
    • “云山过海半”:形象地描述了云山与海的交界,暗示了旅途的遥远。
    • “乡树入舟中”:故乡的树影映入眼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波定遥天出”:波浪平静,远方天际透出光芒。
    • “沙平远岸穷”:沙滩平坦,遥远的岸边无尽。
    • “离心寄何处”:离别之情寄托何处,显示出对友人的挂念。
    • “目断曙霞东”:目光所及的地方是破晓的霞光,象征着新的希望与未来。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航行比作无尽的旅程,展示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表达诗人的内心感受。
    • 对仗:如“波定遥天出,沙平远岸穷”,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祝福与思念,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期盼。

意象分析:

  • 浩渺:象征着广阔的前景和无尽的可能性。
  • 云山:象征着遥远的理想与故乡的牵挂。
  • 波定:代表着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 离心:体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不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浩渺行无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迷惘
    • B. 广阔的旅程
    • C. 对故乡的思念
  2. “乡树入舟中”中的“乡树”代表什么?

    • A. 朋友
    • B. 故乡
    • C. 自然
  3. 诗中的“离心”指的是什么?

    • A. 离开的心情
    • B. 离开的方式
    • C. 离开的方向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 比较马戴的《送朴山人归新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均表现了对远方的向往与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但马戴更注重情感的细腻,而王之涣则通过壮丽的景象激发出豪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