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
时间: 2025-01-11 16:52:19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琵琶行
作者: 牛殳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何人斸得一片木,三尺春冰五音足。
一弹决破真珠囊,迸落金盘声断续。
飘飘飖飖寒丁丁,虫豸出蛰神鬼惊。
秋鸿叫侣代云黑,猩猩夜啼蛮月明。
潏潏汩汩声不定,胡雏学汉语未正。
若似长安月蚀时,满城敲鼓声噒噒。
青山飞起不压物,野水流来欲湿人。
伤心忆得陈后主,春殿半酣细腰舞。
黄莺百舌正相呼,玉树后庭花带雨。
二妃哭处山重重,二妃没后云溶溶。
夜深霜露锁空庙,零落一丛斑竹风。
金谷园中草初绿,石崇一弄思归曲。
当时二十四友人,手把金杯听不足。
又似贾客蜀道间,千铎万磬鸣空山。
未若此调呦呦兮啁啁,嘈嘈兮啾啾。
引之于山,兽不能走。
吹之于水,鱼不能游。
方知此艺不可有,人间万事凭双手。
若何为我再三弹,送却花前一尊酒。
白话文翻译:
谁能劈开一片木头,制作出这三尺长的琵琶,声音却可以传达五种音调。一弹拨弦,真珠的囊袋就被撕破,金盘上的声音断断续续。寒风中,琴声飘飘荡荡,虫子也因寒冷而惊醒。秋天的鸿雁叫唤着伴侣,猩猩在月明夜中哀鸣。潏潏的水声不定,幼鸟学说汉语却说得不准确。若是长安月蚀之时,满城敲鼓的声音是如此响亮。青山飞起而不压人,野水流来似乎要滋润人。伤心时忆起陈后主,春殿里微醉的舞姿。黄莺和百舌鸟在呼唤,玉树后庭花在细雨中含泪。二妃哭泣的地方重重叠叠,二妃去世时云雾缭绕。夜深霜露锁住空庙,孤零零一丛斑竹在风中摇曳。金谷园中草刚刚发绿,石崇弹奏思归的曲子。当时二十四位朋友,手捧金杯听得不够。又像是贾客在蜀道间,千响钟磬在空山中回响。比不上这琴声呦呦和啁啁,嘈嘈与啾啾交织。引之于山,野兽无法逃跑;吹之于水,鱼儿无法游动。方才明白这种艺术是不可缺少的,人间万事都要凭借双手。为什么我还要再三弹奏,送走花前的这杯酒?
注释:
字词注释:
- 斸:劈开。
- 三尺春冰:形容琵琶的长度和材质。
- 珠囊:形容琴声如珠落盘般清脆。
- 潏潏汩汩:形容水流声。
- 二妃:指王异和王嫱,历史上著名的悲剧人物。
典故解析:
- 陈后主:指南朝陈国的后主陈叔宝,后主因国破身亡而感伤。
- 贾客蜀道:暗指唐代的商业繁荣与文化交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牛殳,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琵琶为题材著称,兼具音乐与诗歌的艺术表现。
创作背景: 《琵琶行》是牛殳在游历间灵感迸发之作,反映了他对琵琶音乐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琵琶行》以琵琶为主线,穿插了诸多意象与情感,展现了音乐的魅力与人生的无奈。开篇以“何人斸得一片木”引出琵琶的制作,接着描绘音乐的清脆与悠扬,形成了一种强烈的音乐氛围。诗中通过“虫豸出蛰神鬼惊”描绘了自然界的反应,渲染了音乐的感染力。接着转向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勾起了诗人的伤感,尤其是对陈后主的思念,更添了一层悲凉。最后,诗人总结了艺术的珍贵与人生的无常,反映了对音乐的执着与对生命的深思,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与哲理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人斸得一片木:引入琵琶的制作,暗含对音乐源头的思索。
- 三尺春冰五音足:琵琶的音色清脆,象征音乐的美妙与生动。
- 一弹决破真珠囊:音乐的力量,打破一切隔阂。
- 伤心忆得陈后主:通过历史人物抒发个人情感,增添诗的厚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真珠囊”形容琴声的清脆。
- 拟人:虫豸因寒而惊,赋予自然以灵性。
- 对仗:如“嘈嘈兮啾啾”,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音乐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人生虽多无常,但艺术的存在让人有所依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琵琶:音乐与艺术的象征。
- 虫豸:自然的反应,象征生命的脆弱。
- 陈后主: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反映对过往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琵琶的声音被比作什么?
- A. 真珠
- B. 雨声
- C. 风声
- D. 雷声
-
诗中提到的“二妃”指的是谁?
- A. 王异和王嫱
- B. 李白和杜甫
- C. 陈后主的妻子
- D. 唐明皇的妃子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与《琵琶行》同样富有音乐感与情感深度。
诗词对比:
- 比较牛殳与白居易的《琵琶行》,两者在音乐主题上都有独特的表达,但情感基调与历史背景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音乐与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