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繁露传家学,青莲译梵书。
火风乖四大,文字废三馀。
欹枕昼眠静,折巾秋鬓疏。
武皇思视草,谁许茂陵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家学传承如同繁露,青莲翻译了梵文经典。火与风使四大元素失去和谐,文字的使用几乎被遗忘。白昼我在枕头上安静地睡觉,秋天的鬓发因折巾而显得稀疏。武皇曾思考要看草地,谁允许我居住在茂陵呢?
注释:
- 繁露:比喻家族的学问和文化积淀,像露水一样滋润。
- 青莲:指的是李白,因其诗名“青莲居士”而广为人知。
- 火风乖四大:四大元素(即土、水、火、风)失去了和谐,暗示社会的不安定。
- 武皇:指的是汉武帝,历史上著名的皇帝。
- 茂陵:指汉武帝的陵墓,表达了对权力与地位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号柳泉,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表现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批判,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不安之际。刘禹锡在此时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同时也对个人处境的思考。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反映了他对家庭、文化与历史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虽然字数不多,却蕴涵着丰富的情感与历史深度。诗人在开头以“繁露”和“青莲”引入,暗示了学问传承的重要性和李白的影响。接着“火风乖四大”一句,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感慨,象征着世事的不安与人心的离散。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欹枕昼眠静”描绘了自己在动荡中寻求内心宁静的状态,凸显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现实的无奈。最后一句“谁许茂陵居”则用汉武帝的历史典故,表达了对权力和地位的思考,显示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比喻、典故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家族、文化的珍视,以及对历史的深刻洞察,情感真挚,发人深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繁露传家学:家族的文化与学问如同繁茂的露水,滋养着后代。
- 青莲译梵书:青莲(李白)翻译梵文经典,显示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 火风乖四大:火与风的失序,象征着社会的动荡与不和谐。
- 文字废三馀:文字的使用逐渐被遗忘,反映知识的流失。
- 欹枕昼眠静:诗人试图在喧闹中寻求内心的宁静。
- 折巾秋鬓疏:折巾的动作反映出季节的更迭与个人的衰老。
- 武皇思视草:汉武帝的思考,暗示对权力和人生的反思。
- 谁许茂陵居:质疑自己能有何权力和地位,表达了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比如“繁露”与“青莲”的对比,反映了文化的传承与个人的孤独。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家族文化传承的珍视,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繁露:象征家族的文化传承。
- 青莲:代表知识与才华,李白的象征。
- 火风:象征社会的动荡不安。
- 武皇:历史权力的象征,反映对权力的思考。
- 茂陵:象征着历史与权力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繁露”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家族的财富
B. 家族的学问
C. 自然的现象
D. 个人的情感 -
诗中提到“青莲”是指哪位诗人?
A. 杜甫
B. 白居易
C. 李白
D. 王维 -
“谁许茂陵居”中的“茂陵”指的是?
A. 一座山
B. 汉武帝的陵墓
C. 一条河流
D. 一片森林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刘禹锡的这首诗更关注个人的内心感受,而杜甫则更着眼于国家的现状和百姓的苦难。这反映了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侧重,前者更具个人的孤独与思考,后者则表现出对社会历史的深刻关切。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刘禹锡集》
- 《唐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