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冬日赏菊次前韵)》
时间: 2025-01-24 16:21: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霜风初过,正仙吏微吟,诗喉清咽。
静对南山真赏处,秋后一亭花月。
翠簇香裀,光摇金胜,玉女肌凝雪。
花有黄白相间。寒城无伴,烂然还自奇绝。
况有凫朋来,拚金钱都罄,晚酣留客。
应笑陶潜孤负了,多少傲霜余色。
鲸饮方豪,龙吟未已,更著雕胡设。
清欢无限,醉归犹记前说。
白话文翻译
初冬的霜风刚刚过去,正是仙吏轻声吟唱,声音清脆悦耳。
静静地对着南山,真是赏花的好地方,秋天后的亭子里仍有花和明月。
翠绿的花簇在一起,光影摇曳如金,宛如玉女肌肤般凝结着白雪。
花朵有着黄白相间的色彩。寒冷的城市没有伴侣,然而花朵仍然显得独特而美丽。
更有鸥朋来访,尽管金钱花尽,晚宴仍留客共饮。
想必陶潜会笑自己错过了多少傲霜的韵味。
鲸鱼饮水般豪放,龙吟声未曾停息,更添了雕饰的乐趣。
清淡的欢愉无穷无尽,醉归时犹记得前面的谈论。
注释
字词注释:
- 仙吏:指神仙或文人,诗人自比。
- 南山:隐喻高远、清幽的境地。
- 翠簇香裀:形容花朵的繁盛和香气。
- 凫朋:指水鸟的朋友,象征志同道合的友人。
- 陶潜:陶渊明,著名隐士,常以傲霜自居。
- 鲸饮:形容豪饮的场景,豪放不羁。
典故解析:
- 陶潜:陶渊明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出名,在诗中被提及,强调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述尧,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风清新典雅,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情谊。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冬之交,正值赏菊时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朋友相聚的情景,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念奴娇(冬日赏菊次前韵)》是一首充满自然美和人文情怀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秋冬季节赏菊的热情和对友人相聚的欢愉。开篇的“霜风初过”不仅描绘了冬季的寒意,也为后文的景象奠定了基调。诗中“静对南山真赏处”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优雅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用“翠簇香裀,光摇金胜,玉女肌凝雪”来形容菊花的美丽,展现了自然的芬芳与视觉的享受,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冲击。尤其是“花有黄白相间”的细节,进一步丰富了画面感,使人仿佛能感受到那种温柔的色彩。
诗中的友人聚会意象,正如“况有凫朋来”,营造了一种温暖的社交氛围,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最后的“清欢无限,醉归犹记前说”,不仅是对聚会的留恋,也体现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
整首词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诗人那种“隐逸”与“雅致”的风格,充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友情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霜风初过,正仙吏微吟,诗喉清咽。
描述初冬时节,霜风刚刚过去,诗人感受到自然的清新,低吟浅唱,表达内心的惬意与灵感。 -
静对南山真赏处,秋后一亭花月。
在静谧的环境中,面对南山,诗人沉醉于秋日亭子里的花月之美。 -
翠簇香裀,光摇金胜,玉女肌凝雪。
菊花盛开,色彩斑斓,光影摇曳如金,形容花朵如玉女般洁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
花有黄白相间。寒城无伴,烂然还自奇绝。
菊花的黄白相间构成独特的景象,即使在寒冷的城市中,依然显得格外美丽。 -
况有凫朋来,拚金钱都罄,晚酣留客。
有朋友来访,尽管金钱所剩无几,依然热情款待,显示了诗人对友谊的重视。 -
应笑陶潜孤负了,多少傲霜余色。
提及陶渊明,强调他与自然的和谐,表达诗人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然的向往。 -
鲸饮方豪,龙吟未已,更著雕胡设。
形容饮酒的豪放,歌声未曾停歇,增加了聚会的欢乐气氛。 -
清欢无限,醉归犹记前说。
表达了对聚会欢愉的留恋,醉归的诗人仍然回味着与友人间的谈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女肌凝雪”,将花朵比作美人的肌肤,生动形象。
- 对仗:如“鲸饮方豪,龙吟未已”,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赏菊为主线,通过描绘自然之美和友人聚会,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自然的向往,体现了“隐逸”与“雅致”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风:象征着冬日的寒冷与清新。
- 南山:代表着高远的境界与自然的美。
- 菊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陶潜”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陶渊明
D. 白居易 -
诗中“鲸饮”主要形容什么?
A. 喝茶
B. 豪饮
C. 吃饭
D. 观景 -
本诗主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失落
B. 孤独
C. 对自然与友谊的热爱
D. 对世俗的不满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系列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的生活态度。
- 苏轼《水调歌头》:在描写月色与友人相聚时,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陶渊明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